破解银发消费年龄歧视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在各领域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已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然而,与之相伴的是,老年人在消费中遭遇年龄歧视的现象日渐凸显。报团旅游限制多,租房中介不接待,同样服务价更高……如何破除隐性壁垒,让老年人共享消费便利,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

  打破区别对待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退休医生方女士今年67岁,平日爱好爬山、徒步等户外运动。最近,天气炎热,方女士计划在家附近的健身馆锻炼,却因超龄被拒绝办卡。方女士告诉记者,健身房表示因无法规避超龄会员的运动风险,暂不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方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在社交平台上,不少老年人分享了自己被健身房区别对待的经历:超过55岁必须由私教带着评估后才能健身,办卡时需签订免责协议,即便可以办卡,往后也需要定期提供体检报告。

  “老年群体遭遇的隐性年龄歧视已渗透到生活多个领域,反映了老龄化进程中深层次的文化观念、法律规范、代际关系和伦理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石松指出,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年龄歧视主要存在于老年照护、住房租赁和买卖、旅游与文化消费、金融便利、支付与线上服务等五大领域。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玲指出,企业基于产品特性、安全风险或运营管理等客观因素,有权在合理范围内对消费者设定相应门槛。但这一限制必须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如果企业只是简单地以年龄为标准采取“一刀切”做法,且缺乏风险评估机制与替代方案的,则可能涉嫌违反公平交易原则,构成对老年人的歧视。

  提供有效供给

  为何企业会“放弃”银发消费这一潜力市场?北京某房屋租赁中介人员朱澎道出了行业隐忧:房东普遍担心老人在房内出现意外情况,顾虑房屋价值受损,为了避免陷入纠纷或承担法律责任,房东宁可空置也不愿租给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生活习惯难磨合、智能设备用不惯等原因,中介人员对老年客群的维护成本相对较高,故而也不愿为老人服务。”朱澎说。

  “现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侧重赡养与基本生存权,对住房歧视、消费歧视等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歧视被合理化。”黄石松介绍,德国这方面做出的探索值得借鉴。针对老年承租人,制定详细的标准合同,明确房租支付、意外处理、欠租追责等条款,同时要求老年人在签约前投保人身与房屋财产保险,提前规避纠纷风险。

  “老年消费歧视的本质是社会价值观偏差与市场短视共同作用的结果。”黄石松表示,社会潜意识中常将老年人标签化为“不舍得花钱”“缺乏消费能力”,忽视了其消费升级需求。我国商业设施和服务资源是在年轻型人口结构下建立起来的,公共资源尚未及时响应老龄化带来的需求变化,消费场景、空间布局、无障碍设施等均存在“不适老”现象,客观上造成了银发族有效供给缺位的现实。

  不过,司法实践已开始对年龄歧视说“不”。张玲举例,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曾审理一起“健身公司因年龄停卡”案,法院最终判定,健身公司仅以年龄为由停止老年消费者健身卡使用、解除合同的行为,既违背合同约定,也不符合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法院明确,企业需在防控风险与履行社会责任间寻求平衡,不能因过度规避风险而歧视特殊群体。

  细化监管服务

  据测算,当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预计到2050年将达49.9万亿元。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破解年龄歧视、激活银发消费,需法律、市场、社会多维度协同发力。

  法律与监管层面需补位。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建议,立法部门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时增加平等消费权条款,明确经营者不得因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残疾等因素受到不合理限制或歧视;监管部门在制定监管办法时,对各类涉老服务的标准和边界做出细化规定。黄石松补充,可在法律中增设“禁止年龄歧视”条款,但需兼顾行业特点与企业成本,通过政策扶持降低企业适老化改造压力,实现多元主体共建共治。

  企业需主动拥抱银发市场。部分敏锐的商家已率先探索适老化服务。在北京东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内的慈爱嘉壹冬健身训练中心,无动力跑步机、肌肉训练器等器械均标注了“训练功能”“注意事项”,灯光、扶手等细节也经过适老化改造。中心负责人任冬冬介绍,针对老年人需求,推出“银龄月卡”:60岁以上老人月卡仅200元(普通月卡500元),且采用“月付费”模式,避免老年人一次性投入过多。开业一年来,这里已吸引50余名老年稳定会员,“运动 社交”的模式颇受欢迎。如今,这类“长者健身房”正在全国多地铺开,成为银发经济的新风口。

  张玲建议,企业在保障运营安全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应积极探索适老化服务路径,结合不同年龄段老年群体的身体状况与服务需求,建立科学、差异化的评估与管理机制,避免将年龄作为唯一或绝对的限制标准。

  社会层面需扭转认知偏差。随着老年人口占比提升、银发消费比重增加,老年人正从消费“小众”变为“主力”之一。黄石松表示,当市场看到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企业自然会主动调整服务策略,挖掘老年消费需求。而社会各界需共同营造“尊老、适老、便老”的氛围,消除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便利老年人消费。

标签: /
上一篇2025-09-22

相关推荐

  • 破解银发消费年龄歧视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在各领域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已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现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侧重赡养与基本生存权,对住房歧视、消费歧视等缺乏

    2025-09-22 12:03:41
    524
  •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再次提升

    (记者刘志强)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日发布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2024年,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以制造业500强为代

    2025-09-22 12:03:41
    387
  • 资金借道基金积极入市 9月新发权益类基金规模近660亿元

    随着月内更多新发基金的成立,9月新发基金规模创下年内月度新高,几乎没有悬念。 值得注意的是,从新发权益类基金的规模情况看,截至9月19日,月内新发规模接近660亿元,已创

    2025-09-22 12:03:41
    1693
  • 接住体育流量拓展消费增量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2025-09-22 12:03:41
    755
  • 水资源税并非简单费改税

    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深化推进前景可期。健全征管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征管协同配合,提高征管效率,实现税收的刚性约束和有效调节。统计数据显示,通过改革试点

    2025-09-22 12:03:41
    1742
  • 一揽子政策显效 资本市场向好势头持续巩固

    “这些政策举措从市场分层、交易机制、资金供给、服务实体经济等多个维度,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与活跃度,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筑牢根

    2025-09-22 12:03:41
    1684
  • 治理网络“李鬼”净化医疗科普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等4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信息发布传播行为,为防范虚假医疗科普信息误导公众、维护

    2025-09-22 12:03:41
    480
  • 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筑牢安全防线 远离非法贷款中介

    非法贷款中介乱象典型陷阱如下: 陷阱一:合同误导骗签字。非法贷款中介在与消费者签署合同时,故意遮挡或隐瞒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误导消费者签署合同,或故意不填写贷款

    2025-09-22 12:03:41
    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