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筑牢安全防线 远离非法贷款中介

  财经9月22日讯 近年来,非法贷款中介乱象已成为金融领域“黑灰产”的主要表现之一。非法贷款中介通过虚假承诺、违法包装、恶意垒债等手段,不仅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高融资成本,而且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加大金融风险隐患。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远离非法贷款中介,珍惜个人信用,不轻信、不盲从,避免因小失大。

  非法贷款中介乱象典型陷阱如下:

  陷阱一:合同误导骗签字。非法贷款中介在与消费者签署合同时,故意遮挡或隐瞒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误导消费者签署合同,或故意不填写贷款费率、还款日期等关键信息,诱导消费者签字,待正式合同盖章完毕,消费者才发现费率、还款日期等信息与面谈时不一致。

  陷阱二:低息引诱骗钱财。非法贷款中介首先抛出年化利率约为2%、3%的低息产品吸引消费者,然后在办理过程中以消费者征信资质不足、需要“包装运作”为借口,或编造担保费、沟通费等理由,索要高额费用,最终收取超过10%甚至超过20%的中介费。

  陷阱三:AB套路骗亲友。非法贷款中介以需要担保为由,在实际用款人A无法获取贷款的情况下,要求A委托资质较好的亲朋好友B申请贷款,贷款资金归A使用,还款责任由B承担。如A无法正常履约还款,B作为贷款的申请人将承担违约风险,遭受实际损失。

  陷阱四:“职业背债”骗局。非法贷款中介以“高额回报”“无需偿债务”等话术为诱饵,吸引特定目标人群,通过虚构工作单位、收入流水、资产规模等手段“包装”客户申贷资料,骗取银行信贷资金,最终中介抽取高额分成,将债务和风险全部转由背债人承担。

  陷阱五:虚假贷后骗信任。非法贷款中介放款后,以银行贷后管理的“官方名义”联系消费者,骗取消费者信任,告知贷款用途不合规需要收回,要求客户于当日或短期内全额还款。此时,若消费者无法及时还款,非法贷款中介则趁机以“开专票应对合规检查”等名义变相收取高额服务费。

  陷阱六:恶意查询骗信息。针对一些资质、征信较好的消费者,非法贷款中介为收取更高的服务费,在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后,私自为消费者申请其不符合条件的银行贷款或信用卡产品,人为恶意增加征信查询次数,导致消费者申请正规信贷产品难度加大。之后,非法贷款中介再强制增收各种服务费,引诱消费者逐渐跌入陷阱、遭受财产损失。

  面对非法贷款中介,北京金融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擦亮眼睛:防忽悠、树理念、选择正规机构。护隐私、保安全、维护合法权益。

  一是谨防虚假宣传。广大消费者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平台等渠道推送的“债务重组”“债务优化”“免抵押担保”等非法贷款中介信息,避免陷入相关陷阱。

  二是树立理性观念。广大消费者应该合理评估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做好收支筹划,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并按照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否则可能产生违约责任,影响个人征信,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王擎宇
标签: /
上一篇2025-09-22

相关推荐

  • 北京金融监管局发布消费者风险提示:筑牢安全防线 远离非法贷款中介

    非法贷款中介乱象典型陷阱如下: 陷阱一:合同误导骗签字。非法贷款中介在与消费者签署合同时,故意遮挡或隐瞒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误导消费者签署合同,或故意不填写贷款

    2025-09-22 12:03:37
    1868
  • 人形机器人前景如何

    从春晚舞台上的秧歌舞表演,到人机协作跑马拉松;从绿茵场上的灵活踢球,到运动会上参与竞技……人形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进入公众视野。但也要看到,机器人以“人形

    2025-09-22 12:03:37
    379
  • 汽车业稳增长明确路线图

    这是在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第二工厂拍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

    2025-09-22 12:03:37
    1324
  • 世界慢粒日:慢粒患者重回日常 专业建议给出“幸福答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肿瘤,曾一度被视为“不治之症”。

    2025-09-22 12:03:37
    1897
  • 锚定双向开放 政策组合拳料精准发力

    超过半数德企计划未来两年增加对华投资。中国美国商会2025年度《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近一半的会员企业仍将中国列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 寻找新增

    2025-09-22 12:03:37
    434
  • 公募基金经理已突破4000人

    例如,9月20日国联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称,国联成长优选混合基金经理王可汉因个人原因目前已离任;同日,财通智慧成长混合公告称,原基金经理金梓才因“投资管理需要

    2025-09-22 12:03:37
    1081
  • 外资机构频繁调研加速入市

    同时,外资机构也在持续加快调研步伐,密切关注A股公司。进入9月份以来,高盛、瑞银等多家国际知名机构更是接连发表观点,看好中国资产。外资机构普遍认为,受人民币国际化

    2025-09-22 12:03:37
    1919
  • 今年以来18家信托公司核心高管发生变动

    年内信托公司高管变动频频,职位类型涵盖董事长、总经理(总裁)、副董事长、首席信息官、首席合规官、财务总监等。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帅国让对《证券日报》

    2025-09-22 12:03:37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