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加码 激活体育消费潜力

  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不断提振体育消费,增强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的年均增速超过10%。专家认为,后续应优化体育项目长效运营机制,让体育项目与新兴科技更好地融合;优化体育运动群众基础,进一步激活体育消费潜力。

  产品持续丰富

  在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方面,《意见》提出,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包括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鼓励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等。

  随着“苏超”成为热门的文旅IP,多地接续举办区域性足球超级联赛,赛事溢出效应持续放大。8月,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开赛,贵州省的“村超”迎来全国赛总决赛。9月7日,2025年湖南省足球联赛正式开赛,2025年四川省足球联赛将于9月20日开赛。

  多地深挖体育赛事潜能,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浙江省体育局印发《浙江省赛事经济促消费激励举措》,支持各地引进举办高规格体育赛事。其中,引进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可最高激励800万元。北京市商务局表示,北京全年计划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1280余项,其中精品赛事196项,在赛事期间设置消费场景,打造文旅体消费季。

  “2025年以来,我国的体育赛事呈现出两大新特点。”中视辉煌(北京国际体育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金伟表示,一方面,产业政策落地迅速,体育赛事与文旅、商业等深度结合,形成“赛中购,购中赛”,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动能;另一方面,体育赛事层次更多元。国际化赛事与“村超”“苏超”“浙BA”等群众性赛事并行,形成体育赛事百家争鸣的景象。

  针对更好发挥市场力量、促进体育赛事IP差异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王兆红建议,体育赛事运营方要强化科技赋能,通过5G、VR、AR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赛事观赏性和互动性,利用大数据分析观众的兴趣和行为模式,实现精准赛事营销。此外,赛事应增强跨界合作,通过打造赛事衍生商品、打造系列周边活动形成跨界联动。要不断创新赛事参与方式,引入新玩法,如通过赛事纪录片扩大赛事受众范围。

  《意见》还提出,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我国户外运动资源丰富,冰雪、山地、水上、陆地、航空等运动都有条件在多个地域跨季节开展,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魏国学表示,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健康需求,需要强化设施建设,提高可及性。

  企业竞相入局

  在壮大体育经营主体方面,《意见》提出,做大做强体育企业,搭建优质对接平台,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

  从产业视角看,上市公司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体育产业投资建设积极开展。安踏体育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4.3%,旗下安踏品牌、斐乐品牌及其他品牌上半年营收均创新高。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安踏体育获悉,该公司上半年投入近10亿元用于创新研发,过去十年累计创新相关投入达200亿元。“未来五年预计将再投入200亿元用于自主创新研发。”安踏体育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

  随着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攀升,更多企业正在入局。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国内体育相关现存企业超1700万家,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注册329.41万家,其中前8个月注册量达323.4万家,同比增长10.08%。

  “我国体育产业供给在结构、质量、品牌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魏国学表示,通过发展高水平赛事、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培育冰雪经济、做大做强体育企业等,能够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层次、夯实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根基,为扩大消费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消费潜力巨大

  供给持续丰富、创新源源不断,其驱动力正是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我国居民体育消费加速升级,呈现出从基础需求向专业化、品质化方向快速升级的发展趋势。”王兆红告诉记者。

  数据折射体育消费增长可观。商务部数据显示,7月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7%,明显高于商品零售额4.0%的同比增速。美团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7月以来,“运动健身”搜索量同比增长364%,运动相关团购订单同比增长32%。“室内潮玩运动馆”“壁球体验”“攀岩体验课”等搜索量均出现激增,体现了多元化的体育消费需求。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体育消费潜力尤为巨大。”魏国学表示,打通体育消费的堵点和难点,降低消费门槛,创新消费模式,将潜在的体育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更能通过消费升级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展望未来,王兆红认为,我国体育产业需要紧抓供给创造需求这一主线,实现体育消费市场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要顺应居民消费差异化、多元化、品质化升级趋势,如深度挖掘居家健身、户外运动等不同运动场景特征,构建精细化、差异化的体育用品供给体系。

标签: /
上一篇2025-09-09

相关推荐

  • 产业政策加码 激活体育消费潜力

    “2025年以来,我国的体育赛事呈现出两大新特点。”中视辉煌(北京)国际体育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金伟表示,一方面,产业政策落地迅速,体育赛事与文旅、商业等深度结合,形

    2025-09-09 08:03:23
    1967
  • 中小银行首席信息官密集上岗 数字化人才布局加快

    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 在银行业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银行首席信息官肩负着本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重任。当前,数字金融已显著提升银行运营效率,而人工智能(AI)技术

    2025-09-09 08:03:23
    1885
  • 公募费率改革推动券商加速“服务导向”转型

    公募基金方面,券商的代销基金保有规模中权益基金、股票指数基金占比显著高于其他机构。私募基金方面,银行代销私募基金门槛有所提高,部分私募基金或更加依赖券商销售

    2025-09-09 08:03:23
    1645
  • 促开放优供给育创新 扩大服务消费新举措呼之欲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目前,服务消费在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中的占比低于50%,扩大服务消费,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有关部门应强化结构性货币政

    2025-09-09 08:03:23
    641
  • 多因素共振 固态电池板块投资机遇凸显

    在固态电池研发端,公司表示,上半年公司完成固态304Ah方形储能固态电池的开发,在安全性、低温性能、存储性能等关键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314Ah、392Ah电池

    2025-09-09 08:03:23
    209
  • 海关总署: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3.5%

    具体看,前8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4.93万亿元,增长9.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7%。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88万亿

    2025-09-09 08:03:23
    1795
  • 中国资本市场科技创新成色越擦越亮

    我国资本市场以多层次体系、差异化制度设计精准匹配科创企业不同阶段的核心需求,实现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全周期深度对接,有效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适配性与精准

    2025-09-09 08:03:23
    1585
  • “A H”上市公司增至161家

    ” “支持A股公司赴港上市,将带来企业与国际资本双赢格局。”刘祥东分析称,对企业而言,赴港上市不仅能通过股权融资获得长期资金,支撑研发、扩产等核心业务发展,还能借

    2025-09-09 08:03:23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