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是什么
三峡大坝,全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干流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的一项标志性工程。
名词解释:
三峡大坝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主要由大坝、船闸、水电站等组成,大坝的主体工程包括大坝本体、泄洪系统、发电厂房等,三峡大坝的主要功能有:
1、防洪:通过调节上游的水量,减少下游的洪水灾害。
2、发电:利用长江的水能,通过水电站发电,提供大量清洁能源。
3、航运:通过船闸,提高长江的航运能力,促进内河航运发展。
4、水资源调配: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改善生态环境。
相关知识科普:
1、建设历程:三峡大坝的建设始于1994年,历时17年,于2003年全部完工,建设过程中,共移民百万余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市。
2、技术特点:三峡大坝采用全封闭式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为181米,坝长2335米,大坝泄洪系统由22孔泄洪闸和22孔深孔泄洪闸组成,泄洪能力达到11万立方米/秒。
3、环境影响:三峡大坝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改变河流的生态系统、影响长江流域的气候等,但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设生态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等,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4、经济效益:三峡大坝的建成,使长江流域的防洪、发电、航运等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据统计,三峡大坝每年可发电84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3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00万吨。
5、争议与反思:三峡大坝的建设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争议,它被誉为中国水利工程的奇迹,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有声音认为它对生态环境、移民安置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对此,中国政府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并在后续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峡大坝作为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也应关注其带来的环境影响,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