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是什么?
文化遗产,顾名思义,是指人类历史留下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对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群等,如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典、节庆活动以及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等,如昆曲、剪纸、端午节等。
相关知识科普
1、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文化遗产进行修复、维护、研究和传承,使其得以延续和发扬,保护措施包括立法保护、技术保护、社会保护等。
2、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遗产,位居世界第二。
3、文化遗产日:我国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旨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文化遗产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合理利用文化遗产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5、文化遗产与教育:文化遗产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学习文化遗产,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