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体育产业需从人才破题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产业要素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十四五”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稳步发展,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但体育人才队伍在规模、素质、结构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体育产业持续发展,需从人才破题。

  体育产业所需的人才队伍数量大、类型多、覆盖广。当前,我国对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大量体育资源因缺乏专业人才运营而难以转化为消费动能。一方面,高校体育学科自成体系,与经管、传媒、数字技术等专业泾渭分明,复合型人才一将难求;另一方面,校企之间沟通不畅,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名目虽多,却常停留在签约挂牌阶段,企业用人不得不二次培训。

  人才短缺已成为体育消费扩容、体育产业提质的掣肘。从产业升级看,人才建设是支撑多元增长的核心支柱。《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户外运动、冰雪经济、体育用品智能制造等新增长点,每一个新增长点的培育,背后都需要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作为承重墙,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产业升级的高度。唯有通过系统性人才建设,才能打通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堵点,让人才成为连接体育资源与市场消费的桥梁。

  学科交叉是人才培养的先手棋。要鼓励高校面向体育产业新赛道,设置“体育 数字技术”“体育 健康管理”等微专业、辅修学位,把编程、运动康复、数据营销等课程嵌入培养方案,促成理工、医学、文管领域师资跨界协作,同上一堂课。

  产教融合是能力跃升的催化剂。依托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重大赛事运营公司,共建“场景式”实验室,把运动表现分析、智能装备测试、虚拟赛事制作等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将课堂任务及时转化为实训成果,实训成果直接对接市场应用。

  评价激励是人才涌动的稳定器。应打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制度环境。加快推进体育产业职业标准开发,明确赛事运营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岗位的能力要求与评价规范。同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产业创新、消费引领中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政策支持,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此次《意见》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了政策方向,各地各部门要积极行动、加快落实,把文件中的“支持”“鼓励”细化为可执行、可考核的政策清单。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将推动体育人才队伍建优建强,点燃体育消费新引擎。

标签: /
上一篇2025-10-17

相关推荐

  • 发展体育产业需从人才破题

    “十四五”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稳步发展,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但体育人才队伍在规模、素质、结构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体育产业持续发展,需从人才破题。 体育产业所需的人

    2025-10-17 12:04:43
    719
  • IMF呼吁亚洲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本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斯里尼瓦桑在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亚洲地区高度依赖外部贸易,因此全球贸易一旦受到冲击,亚

    2025-10-17 12:04:43
    1973
  • 啃骨头、多吃肉和虾皮真的能补钙吗? 专家解密饮食和骨骼健康的真相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9000万,其中女性约7000万,成为全球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

    2025-10-17 12:04:43
    1191
  •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制造

    《方案》将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服务型制造并非简单的“制造 服务”。顾名思义

    2025-10-17 12:04:43
    388
  • 煤岩气开发将成天然气增产主力

    按照当前勘探开发节奏和生产规律,到2035年我国具备300亿立方米以上生产潜力,约占天然气规划产量增量的60%,将是天然气的重要战略接替。 尽管煤岩气生产成本低、产量

    2025-10-17 12:04:43
    895
  • 系统性补上信用机制短板

    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信用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基础,没有数据的支撑,信用的各项应用场景便难以落地。因此,应强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总枢纽”功

    2025-10-17 12:04:43
    783
  • 多家支付机构现注册资本调整及人事变更

    博通咨询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这波支付机构注册资本与高管调整,是行业深度洗牌期的典型特征。当前支付行业已从跑马圈地的规模扩张期,全面转向合规与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5-10-17 12:04:43
    1931
  • 凝聚“她力量” 贡献“她经济”

    “当神舟飞船引擎点燃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600吨推力的震撼,更是亿万中国女性托举的力量。”这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的感言。当前,我国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达45.8%

    2025-10-17 12:04:43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