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ABS市场首单保障房证券化项目落地

  10月15日,“中信证券—洪山国投保障房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发行。这一产品不仅将湖北年内企业ABS项目落地数量增至26单,还成为湖北落地的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ABS。这标志着湖北省在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创新上实现零的突破,为破解区域保障房建设资金短缺瓶颈、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提供了关键实践范本。

  回溯2025年以来,湖北资产证券化市场在政策赋能与产业需求双重驱动下持续突破。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全文数据来源,今年以来,湖北借助交易所市场累计发行26单企业ABS项目,涵盖文旅、供应链、融资租赁、保障房等领域,合计发行规模达182.77亿元。其中,19单项目落户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项目发行规模占市场总量的八成以上。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资产证券化正成为激活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之一,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重维度:一是“唤醒”存量资产,通过ABS将文旅物业、保障房等“静态资产”转化为“动态资本”,契合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同时产生持续的现金流;二是优化融资结构,以资产信用为核心的ABS模式,既实现低利率融资,又推动融资主体下沉至区县平台,缓解地方资金约束;三是赋能产业生态,借助ABS能够推动资本精准流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为区域经济发展夯实金融基础。

  国企引领、多方参与

  2025年以来,湖北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结构化增长态势,不仅整体规模保持着可观的增速,更有多单大规模项目密集落地,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力量。

  数据显示,年内湖北企业ABS发行数量和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16.67%和190.39%。其中,发行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1单,占比超四成;对比去年同期,大规模项目发行数量同比增长175%,充分体现出湖北资产证券化市场强劲的发展活力。

  此外,资产类型的多元化布局则进一步丰富了增长内涵。年内湖北企业ABS项目的基础资产已形成“全品类覆盖”格局,涵盖企业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基础设施收费、CMBS/CMBN、知识产权、类REITs、融资租赁债权等九大类型。其中,企业应收账款相关项目以5个的数量居首,既贴合实体企业盘活流动性的核心需求,也反映出市场对基础资产的挖掘能力持续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标杆项目的落地更成为市场创新活力的重要注脚。例如,洪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4月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全国首单“革命老区 长江经济带”双贴标CMBS证券化产品,成功打通县域文旅资产对接资本市场的通道,为红色文旅资源盘活提供“湖北方案”。

  发行主体层面,地方国有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成为市场稳定运行的“压舱石”。数据显示,今年湖北已发行的26单企业ABS中,地方国有企业直接参与或主导的项目达14单,占比超五成,这些国企凭借资产规模优势、信用背书能力与项目运作经验,既推动了大规模项目与创新项目的落地,也为中小企业通过供应链ABS、保理ABS等方式融资提供了支撑,形成“国企引领、多方参与”的良性生态。

  市场加速扩容

  2025年湖北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活跃表现,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政策引导的“推力”、产业发展的“拉力”与市场环境的“助力”三者深度共振的结果,共同构筑起市场快速扩容的坚实基础。

  首先,政策赋能形成强大推力。4月份,湖北印发的《推动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证券化工作方案》,明确对股权、实物、债权等五类资产“一类一策”制定证券化路径,其中实物资产重点采用CMBS、REITs等工具,债权类资产优先运用ABS模式;6月份印发的《湖北省推进水资源水工程资产化改革试点方案》将资产证券化列为六大改革模式之一,计划年内完成试点任务。从省属国企到专项领域的政策覆盖,形成了“顶层设计 细分领域”的完善体系,为各类资产证券化项目的落地扫清了制度障碍。

  其次,产业需求构成核心拉力。一方面,湖北支柱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汽车、光电子、高端装备等领域的企业,亟需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生产设备、应收账款等存量资产,缓解扩产与研发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在落地项目时,也将ABS、REITs作为重要融资工具,依托项目未来收益快速回笼资金,形成“投资—运营—证券化—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例如,2月份湖北联投东湖高新集团全资子公司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支持下,成功发行2025年湖北省首单绿色ABS。公司表示,创新绿色金融工具,有效盘活存量绿色资产,拓宽公司融资渠道,为后续进一步增强融资能力、优化融资结构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市场环境提供有利条件。例如,8月份武汉市财政局、市政府国资委联合举办全市国有企业资产盘活业务培训会,特别邀请上交所专家解读ABS审核要点,既帮助国企提升项目申报能力,又搭建了“企业—交易所—券商”的对接桥梁。

  赋能产业升级

  从政策驱动下的规模扩容到市场主体的积极实践,企业ABS已不再是单纯的融资工具,更成为推动湖北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纽带,其深层价值正沿着产业链与区域发展脉络持续释放。

  对产业发展而言,企业ABS通过“精准滴灌”为不同类型产业提供差异化支撑。在传统支柱产业领域,ABS帮助汽车、装备制造等企业盘活应收账款与生产设备,将沉淀的资产转化为研发与扩产资金,加速技术迭代与产能升级;在文旅、环保等民生与绿色产业领域,ABS则通过CMBS、绿色ABS等特色产品,破解项目投资周期长、现金流回收慢的难题,推动红色文旅资源开发与绿色低碳项目落地。

  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看,企业ABS正在重塑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格局。一方面,通过推动区县平台公司发行保障房、基础设施收费类ABS,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在民生工程与基建项目上的资金压力,助力县域经济补齐发展短板;另一方面,ABS吸引券商、评级机构等金融服务机构下沉服务,既提升了本地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也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积累了产业基础。

  东方金诚结构融资部执行总监张文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占比高,传统展期推高利息成本,倒逼证券化替代,城投平台存量资产周转率不足,证券化有利于激活百万亿元级沉睡资产,政策驱动叠加技术迭代,资产证券化正从单纯融资工具升级为“存量资产激活—债务风险缓释—再投资循环”的重要枢纽,未来五年有望成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优化的重要手段。

标签: /
上一篇2025-10-16

相关推荐

  • 湖北ABS市场首单保障房证券化项目落地

    这一产品不仅将湖北年内企业ABS项目落地数量增至26单,还成为湖北落地的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ABS。这标志着湖北省在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创新上实现零的突破,为破解区域

    2025-10-16 08:03:13
    976
  • 中国保险业再“进阶”需从四维度持续努力

    发达的保险业不仅是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更是经济体应对风险、提升韧性的“稳定器”。通过风险分散、损失补偿和长期资金供给,保险业显著增强了社会经济运行的稳健性

    2025-10-16 08:03:13
    1718
  • 四季度权益市场有望迎更多增量资金

    笔者认为,今年四季度,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且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条件下,新基金发行的支撑性因素延续,有望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其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新基金发行

    2025-10-16 08:03:13
    1234
  • 中资券商前三季度港股承销业绩亮眼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港股市场股权融资活动的火热,为中资券商带来了多维度利好和战略机遇。港股市场股权融资规

    2025-10-16 08:03:13
    1411
  • 上市公司加快节能降碳改造步伐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推进节能降碳改造,契合全球绿色发展趋势与国内“双碳”目标。重点行业企业若不积极转型,将

    2025-10-16 08:03:13
    821
  • 多家银行提高购金门槛并提示风险

    受访人士表示,商业银行此次集中调整黄金积存业务门槛、密集释放风险提示,核心动因在于当前黄金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投资风险显著上升。这一系列举措既是为投资者敲响

    2025-10-16 08:03:13
    832
  • AI“破圈”更需“破壁”

    这有效激发了消费新活力,为市场复苏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然而,技术“破圈”易,生态“破壁”难。当AI的触角深入终端,跨应用协同、数据隐私安全、生态标准统一这“

    2025-10-16 08:03:13
    382
  • 前9个月1038只私募基金分红超140亿元

    从投资策略来看,股票策略私募基金成为本轮分红的“主力军”。今年前9个月,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合计分红次数达752次,分红金额达107.35亿元,占分红总额的比重达76.22%,展现

    2025-10-16 08:03:13
    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