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过去五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国务院关于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立场,着力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促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
统计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与此同时,建立了包含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对新市民、青年人等不同群体,在住房保障制度上作出了相应安排。
“‘十四五’期间,我们着力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充分赋予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通过市场体系满足居民的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不断加大对居民购房的政策支持力度,各地也因城施策出台了购房补贴等各类优惠政策,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介绍。
统计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加装电梯12.9万部,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更新改造供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84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城市绿道2.5万公里,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五年来,我国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统筹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体检评估发现的问题,就是城市更新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已成为共识。目前,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50多个县级市已经全面开展了城市体检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介绍。
“好房子”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倪虹表示,推动“好房子”建设,将重点从好标准、好设计、好建材、好建造、好运维等五方面着手,满足群众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通过推动这五项工作,我相信在‘十五五’期间,更多‘好房子’会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32.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4%。2021年至2024年,累计完成154亿平方米建筑、7.9万公里市政道路、342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筑业还支撑了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显著改变了城乡面貌,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条件。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李晓龙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聚焦双碳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建筑,推动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亿平方米。建筑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2021年至2024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超过1万亿美元,中老铁路等一大批海外工程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秦海翔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坚持保护第一,推动应保尽保、以用促保,抢救保护了一大批历史文化遗存。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3座、名镇312个、名村487个、传统村落8155个,历史文化街区1300余片,历史建筑6.89万处,形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综合载体。
“我们在70多个城市开展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一大批老厂区、老商业区等老旧街区;58片历史文化街区、10条老街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许多‘老地标’变成了‘新名片’,老街区增添了新活力、展现了新魅力。”秦海翔说。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求真务实、加倍努力,深入贯彻党**、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努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倪虹表示。
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