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到2025年相关指导意见持续深化,公募基金始终将做好个人养老金投资管理作为核心战略。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就公募基金管理人如何做好个人养老金投资相关话题,专访了嘉实养老FOF基金经理唐棠,围绕投资策略、市场变化、投资者参与等方面进行了专业分享。
证监会网站公布的最新一期《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个人养老金基金已扩容至297只产品,其中基金中基金(FOF产品达到212只,二季度新增9只。
唐棠表示,FOF是一种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产品,通过设置不同风险等级的目标日期基金适配客户需求,分散投资多只不同类型的基金来构建投资组合,以实现“二次分散”的风险管理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养老目标FOF均设置了不短于1年的封闭运作期或最短持有期,通过设置持有期帮助投资者“管住手”,避免频繁申赎等非理性行为,提高获取长期收益的概率。总体来说,养老投资像搭积木,关键是让持有人“拿得稳”。
多层次的自上而下框架
唐棠将其投资框架分为三层,通过自上而下的配置方法,结合不同层次的投资策略,使得组合有更好的投资稳健性,争取在更长周期中实现理想的投资目标。
第一层资产配置会根据资产的预期回报和预期风险来确定配置权重,分为长期和短期配置。在唐棠看来,从长周期角度而言,贵金属类资产有更好的预期回报,因此会更多配置贵金属类资产,同时降低海外权益类资产的配比;从短周期维度来说,资产回报率也在实时变化,随着该类资产的上涨,预期回报率则逐渐下降;一般来说,公司会降低短期资产的权重。
唐棠认为,框架的第二层则是选“人”。A股市场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成交量持续活跃,市场长期有效的投资策略较多,包括价值投资、景气投资、红利投资等,公司旗下相关产品会根据不同的策略筛选不同的管理人。最后,框架的最底层是持续补充策略,例如通过风险管理策略,使得策略组合的风险暴露水平相对较为合理可控。
唐棠进一步表示,养老FOF的核心是追求长期稳健增值而非短期收益弹性。在投资决策中,会优先考虑下行风险控制,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和动态调整来平滑波动。基于养老投资的长期性特征,会根据投资者的年龄和退休时间来调整风险敞口。距离退休时间较长时,可适当提高权益类资产比例以获取长期增长潜力;临近退休时则逐步降低风险水平,采用更加保守的配置策略。
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唐棠将逆向思维与情绪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当市场过度悲观时,适度增加风险资产配置,市场过度乐观时则保持谨慎。同时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帮助他们理解短期波动与长期目标的关系,培养正确的养老投资心态。
三方面做好持有计划
今年以来,FOF基金发行提速,个人投资者专属的FOF养老Y份额也迅速扩容。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FOF基金总规模已达1711亿元,较年初增长近400亿元,增幅30%。
“今年FOF基金迎来快速发展势头,尤其是Y份额,也出现明显增长态势。”唐棠认为,这背后可能反映出三个重要因素:一是政策红利驱动下的结构性机遇,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推广,为养老FOF的Y份额提供了专属赛道,税收优惠政策落地也激发了居民养老投资的需求。二是债券收益率下行与权益类资产在今年普遍回暖,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接受度有所提升。三是基于对市场前景与潜在发展空间的考量,中国养老投资市场拥有巨大潜力,但也需要注意到投资者教育的持续性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持有人参与养老金投资,唐棠建议把握好三方面要素:一是建议充分利用制度优势来合理规划投资额度,包括税收优惠的最大化,例如每年个人养老金账户有1.2万元的缴费上限,要充分利用享受当期税前扣除和投资增值的双重优惠。
二是选择好适合自身的产品。建议年轻的持有人可选择权益比例较高的目标日期基金,临近退休者可选择偏向稳健的产品,同时要注意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选择符合风险等级的产品,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
三是建议持有人要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在市场宽幅震荡过程中,持有人可适当提高定投节奏,相反在市场上涨中降低定投节奏,同时要避免频繁操作。个人养老金的核心是长期增值,不宜因为市场短期波动进行频繁调整。
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