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余额迭刷纪录 券商争相提额抢占市场

  两融余额连创历史新高之际,券商争相提额抢占市场份额。9月24日,A股两融余额单日大增超140亿元,达2.4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日,浙商证券发布公告表示,为促进信用业务发展及做好融资类业务规模管控,董事会同意调增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

  就在9月初,华林证券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提升至80亿元。券商接连为两融业务提额,既传递出对后市景气度的信心,也意味着行业新一轮围绕资本实力与风控能力的竞争拉开帷幕。

  多家券商上调两融规模限额

  浙商证券此次大幅提额,其底气或来自两融业务的稳健增长。浙商证券202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末公司两融余额为237.8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60%;两融业务规模市场份额提升至1.29%,公司有负债的两融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280.87%,两融业务整体风险可控。

  浙商证券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强信用业务人才队伍建设,拓展融资融券客户来源渠道;深化存量客户精细化运营,提升客户活跃度;优化业务流程与服务体验,有效提升客户综合满意度。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券商宣布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其中,华林证券已两次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在3月末提升至62亿元,9月初再次提升至80亿元。兴业证券董事会也在4月末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公司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的议案》,虽未披露具体数字,但业务扩张动向明确。

  在业务拓展策略上,各家券商也有布局。国元证券在2025年半年报中介绍,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锚定“交易型 事件型”营销策略,依托综合金融服务、差异化定价、动态风险量化与“业技融合”,为高净值与战略客户提供精准服务方案。国信证券表示,上半年公司多措并举深化专业赋能,持续丰富两融智能交易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市场领先的交易服务体验,有效推动融资融券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两融余额站上新高点

  券商敢于提额的背后,是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带来的充足“活水”。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为24311.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7.14%,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54%。

  作为市场情绪和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两融余额自去年9月以来节节攀升。自今年8月5日突破2万亿元大关以来,两融余额已连续37个交易日在该关口之上,其中连续3个交易日维持在2.4万亿元以上。

  从资金流向来看,杠杆资金积极布局景气赛道。9月24日单日,融资杠杆资金大幅流入电子、电力设备、机械设备等板块,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110.95亿元、25.02亿元和8.76亿元。将时间线拉长至近一个月,电子、电力设备、通信、非银金融、有色金属、机械设备、汽车等七大行业融资净买入额均超100亿元,其中电子、电力设备、通信行业累计净买入额分别达845.12亿元、437.56亿元和244.07亿元,成为融资客户最为青睐的领域。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两融余额持续新高并刷新历史纪录反映了当下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A股市场流动环境整体较为宽松。虽然当前两融余额绝对规模已经超过2015年,但两融余额占流通市值及成交比重依然处于2016年来历史中枢水平。

  券商探索“量质并重”路径

  两融业务火热的同时,违规案例也有出现。今年,东北证券因在融资融券业务中对投资者交易行为前端核查不到位、风险揭示不充分被警示;光大证券一营业部因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过程中为客户“绕标套现”提供便利等违规行为,被出具警示函。

  在实际操作中,两融业务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新挑战。开源证券信用业务部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近期市场行情转暖,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业务量增加带来的操作压力,日常受理的两融业务咨询、授信及利率调整需求明显增多。

  可见,在两融业务规模扩张的过程中,风险管理能力不容忽视。前述券商信用业务部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强化一线分支机构的引导,严格执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并加强投教,提示避免盲目使用杠杆工具。此外,公司还进一步强化常态化监测与预警机制,重点监控客户账户维保比例变化,并对资产规模大、持仓集中的客户实施更密切的风险跟踪。

  华林证券在2025年半年报中也提及,对于两融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构建了多层级的业务授权管理体系,并通过客户尽职调查、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授信审批、担保品准入与动态调整、逐日盯市、强制平仓、违约处置等方式,建立了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两融业务已进入“量”“质”并重的发展阶段:资本充足的券商通过提升规模上限抢占市场份额,部分券商则在客户服务、风险定价、科技赋能等领域挖掘差异化优势。市场热度之下,券商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风险防范能力、操作与合规管理水平,都将接受更严格的市场检验。

标签: /
上一篇2025-09-26

相关推荐

  • 两融余额迭刷纪录 券商争相提额抢占市场

    两融余额连创历史新高之际,券商争相提额抢占市场份额。同日,浙商证券发布公告表示,为促进信用业务发展及做好融资类业务规模管控,董事会同意调增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

    2025-09-26 10:05:17
    945
  • “互换通”运行机制再优化 便利投资者进行利率风险管理

    自2023年启动以来,“互换通”功能持续优化。2024年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并支持历史及远期起息合约和合约压缩功能;今年6月,又将合约期

    2025-09-26 10:05:17
    985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建立“互换通”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二是完善每日净限额动态评估机制,并自2025年10月13日起提高每日净限额至450亿元。 自2023年

    2025-09-26 10:05:17
    1431
  • 政策红利叠加科技赋能 京东科技“三个融合”助力普惠金融落地

    “内循环”与“外循环”融合 跨境支付及融资服务助力品牌出海 近年来,品牌出海成新趋势,伴随着京东在跨境生态的全方位布局,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在服务好“内循环”的

    2025-09-26 10:05:17
    1106
  • 广电总局: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

    据广电总局介绍,“十四五”期间,微短剧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业态,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取得快速发展。 根据市场机构统计,截至今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

    2025-09-26 10:05:17
    354
  •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表示,数字化时代货币和支付体系的升级演进是历史的必然。中国人民银行致力于为改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提供开放、包容和创新的解决

    2025-09-26 10:05:17
    1777
  • 超长假期激发多样化文旅需求

    “国庆假期‘文旅融合’成出游大趋势,‘文旅+百业’带火更多旅游目的地,新玩法迭出。”美团旅行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全新旅游模式

    2025-09-26 10:05:17
    1638
  • 加速丰富5G-A产品体系!政策“组合拳”让硬核科技走进生活

    为了让更多“硬核”科技走进日常生活,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不少政策,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按下“加速键”。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 钟志红:加速丰富5G-A产品体系,推动

    2025-09-26 10:05:17
    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