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洋健康筹划易主 沈学如败退A股

  71岁的沈学如正在与自己一手创建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最后的切割。澳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洋集团”掌门人沈学如,曾手握澳洋顺昌(002245(现更名为蔚蓝锂芯、澳洋健康(002172两家A股公司。继2020年让出澳洋顺昌控制权后,澳洋健康最新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澳洋集团正在筹划公司股份转让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拟让出控制权背后,澳洋健康资产负债率高企,截至上半年末达到92.58%。澳洋健康的业绩也并不理想,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此外,澳洋集团所持澳洋健康股权存在质押。

  筹划易主并停牌

  9月9日,澳洋健康因筹划控制权变更而停牌。

  据澳洋健康公告显示,公司接到控股股东澳洋集团的通知,澳洋集团正在筹划公司股份的转让事宜(具体比例及交易方式待交易双方进一步商议确定,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澳洋健康表示,鉴于上述事项处于洽谈阶段,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6号——停复牌》的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9月9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股权关系显示,截至上半年末,澳洋集团持有澳洋健康30.74%股份,持股数量为2.35亿股。公司实控人为沈学如。资料显示,沈学如出生于1954年,今年71岁,目前担任澳洋健康董事长一职。

  沈学如的创业故事始于纺织业。1998年,他创立澳洋集团,从纺织制造起步,逐步构建起一个横跨纺织、医疗、物流、地产等多元业务的商业帝国。

  2007年,澳洋集团旗下澳洋科技(澳洋健康前身在深交所上市,随后2008年,集团旗下另一家企业澳洋顺昌也成功登陆A股市场。

  2020年,沈学如将澳洋顺昌的控制权让出,公司随后更名为蔚蓝锂芯,转型锂电池业务。如今,澳洋健康也将易主。

  资产负债率超90%

  拟让出控制权背后,澳洋健康财务状况不容乐观。截至上半年末,澳洋健康资产负债率高达92.58%,其中总资产为19.68亿元,流动资产为10.52亿元;总负债达到18.22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6.46亿元。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表示,资产负债率是衡量公司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超出合理范围越高,财务风险就越大。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公司的负债比例过高,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导致公司无法按时偿还债务,从而影响公司的信誉和声誉。此外,高资产负债率会增加公司的财务成本,包括利息支出等;会限制公司的经营灵活性,因为公司需要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而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业务拓展和研发等方面。

  余丰慧进一步表示,如果公司负债过高,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即无法及时获得资金偿还债务或满足日常经营需求。此外,高资产负债率可能会影响公司的股价和市值,因为投资者可能会担心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经营稳定性。

  澳洋集团自身也面临流动性压力。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澳洋集团持有公司股份中,质押股份数量为9450万股,质押比例超过40%。

  高比例股权质押通常意味着股东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这也可能是此次控制权变更的推动因素之一。

  针对公司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澳洋健康方面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澳洋健康的业绩情况也并不理想。今年上半年,澳洋健康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澳洋健康实现营业收入9.03亿元,同比下降12.49%;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3155.59万元,同比下降15.46%。

  2024年,澳洋健康业绩就开始走下坡路。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澳洋健康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20.1亿元,同比下降7.54%;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4056.19万元,同比下降18.36%。

  在上市之初,澳洋健康主营业务为粘胶短纤的生产销售。2014年,公司筹划实施收购澳洋健投100%股权事宜,向大健康产业转型。2021年,公司出售与差别化粘胶短纤和普通粘胶纤维制造和销售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目前公司已全力投入医疗健康业务。

  资料显示,澳洋健康目前的主营业务包括医疗产业、医药流通业务、生物科技业务三部分。其中,公司在医疗服务业务的布局已经实现以澳洋医院总院为支撑,澳洋医院三兴分院、顺康医院、港城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相互联动发展的医联体模式。江苏澳洋医药物流有限公司为公司下属现代医药流通企业,为华东地区大型单体医药物流企业。此外,江苏澳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开发、销售高端滋补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业务。

  交易完成后,澳洋健康将告别“沈学如时代”,迎来新主人。新控股股东的身份尚未披露,市场正在等待停牌后的进一步消息。但无论接盘者是谁,都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标签: /
上一篇2025-09-10

相关推荐

  • 澳洋健康筹划易主 沈学如败退A股

    继2020年让出澳洋顺昌控制权后,澳洋健康最新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澳洋集团正在筹划公司股份转让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拟让出控制

    2025-09-10 10:04:36
    660
  • 租房合同备案不等于征税

    有人担心税负增加,有人担心房租上涨。 对此,相关税务部门回应,出租房屋缴税是现行税收政策的一部分,并非因《条例》实施而新增的税种。那么,《条例》具体有哪些规定?出

    2025-09-10 10:04:36
    1557
  • 北京中小学AI通识课落地:跨学科融合成亮点

    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校长马剑涛表示,自2022年AI技术迅速兴起以来,学校科技社团便引入AI通识课程,采取“教师先行学习、分龄分层教学”的模式,推进AI通识教育。此前,社团每

    2025-09-10 10:04:36
    1419
  • 多措并举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到2030年体育产业规模超7万亿元

    刚刚过去的暑期,“苏超”等赛事活动如火如荼举办,赛事经济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意见》提出要“出台赛事经济专项政策”,对此,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将从

    2025-09-10 10:04:36
    1894
  • 元宇宙:泡沫破灭还是价值回归

    “尽管从技术到商业模式,再到配套的法律法规等诸多现实挑战迟滞了元宇宙的发展,使其呈现出‘熄火’的表象,但并不意味着元宇宙技术和产业就此停摆。”徐浩然说。 工

    2025-09-10 10:04:36
    1157
  • 中国与其他金砖成员国贸易指数持续攀升

    2009年以来,中国与其他金砖成员国持续深化务实合作,贸易往来日趋紧密,贸易领域进一步丰富拓展,贸易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中国与其他金砖成员

    2025-09-10 10:04:36
    1081
  • “十四五”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多项“全球第一” 2020—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加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33.6万亿元,整个“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

    2025-09-10 10:04:36
    1112
  • 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靠什么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扎实有力。一方面,增加值实现增长,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不断凸显,让人感到“稳

    2025-09-10 10:04:36
    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