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理性看待结构切换 投资锚定经济复苏转型

  近期,市场在结构性行情充分演绎中等待新的主线。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当下正面临选择:市场的轮动特征依然显著,等待和调仓面临同等挑战,然而决策正确带来的回报又是如此诱人。有人仍在坚守,也有不少人已开始行动,切高就低,或是另辟蹊径。

  从机构重视的方向来看,热点方向如算力、固态电池、创新药被反复提及,周期、消费也较受关注,但要切切实实收获回报并不容易,选对方向、选对标的和精准交易或将成为接下来机构投资者的“胜负手”。

  “并不意外”的市场结构切换

  “8月下旬以来的市场震荡,究竟是上车的机会还是换车的机会,更多取决于我们身处的位置。”一位受访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市场虽然有波动,部分板块调整幅度较大,但是总体还在上涨的过程中。而且,部分板块回调后很快就会出现新的方向。”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自8月26日上证指数上摸3888.60点阶段性高点后回落,到9月4日最低下探3732.84点,其间被动指数型基金平均回撤2.79%,主动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期间回撤分别为2.73%和2.67%,与被动基金的表现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回撤最大的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信创、金融科技等方向主题ETF,幅度均超10%;表现较好的黄金和新能源主题ETF平均上涨超过8%。短短8个交易日,涨跌幅榜单头尾相差超20个百分点,结构性行情的特征进一步凸显。

  嘉实匠心严选基金经理杨欢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当前,一些行业板块仍处于较低位置,中国资产的重估尚处早期阶段。随着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流动性保持宽松、企业盈利有望逐步修复,未来市场仍有较多机会。

  “复盘A股市场每一轮行情,当产业浪潮的方向没有改变时,每一次深蹲都是为了更好起跳。”富国基金发表观点称,在过去几轮行情中,强势板块阶段性回调并不少见,行情戛然而止还是休整后继续,关键在于主线逻辑是否改变。上周市场尤其是科技方向的整理,或是市场在上涨数月后的健康降温行为。

  沪上一位百亿级私募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短期结构性调整是一件好事。今年以来,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得到认可,居民财富再配置趋势也显著加强,但8月部分板块走出流动性驱动行情,基本面难以匹配估值,阶段性调整是合理市场波动。接下来,随着资金回归理性,中国经济转型效果进一步显现,‘反内卷’政策提振企业盈利,基本面驱动的结构性行情有望接棒。”

  公私募站上“十字路口”

  当震荡上涨成为市场底色、结构轮动成为共识,机构正面临时点选择上的考验。作为本轮行情核心,科技板块究竟还有没有机会?当前该不该调仓?

  一位受访量化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近期的波动中,依据量化模型给出的指标确实进行了一些再平衡,卖出部分涨幅短期过大的个股,这些个股主要集中在科创板,以更好地执行产品的既定策略。

  某头部百亿级私募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经过近期调整,公司正在考虑择机加仓A股和港股的优质成长企业。总体来看,中国优势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没有改变,中长期仍会重点关注和布局中国资产。

  一部分基金经理选择腾挪,但还有一部分基金经理则决定坚守,甚至逢低捡拾筹码。

  一位专投科技领域的绩优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光模块、半导体等方向个股涨幅显著,主要是基于资金推动。不过,个股基本面并没有出现变化,因此基本上没做什么调整。

  “近期在震荡中加回一些新消费个股,比如某潮玩龙头股、美妆股以及网络电商股,加仓这些个股的逻辑主要是基于前期的调整相对充分,半年度业绩的支撑有望给后市带来一定空间。”一位消费领域基金经理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北京一家百亿级私募的高管也认为,优质股票尽管调整也会很快修复,公司最近坚定持有科技、创新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并不会过度担心市场短期的波动。

  投资锚定经济复苏与转型

  尽管短期操作见仁见智,但是公私募机构关注的方向却无明显分歧。记者采访获悉,以算力为代表的科技、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创新药依然是机构关注的重中之重,此外,周期和消费也逐渐进入机构视野。

  兴证全球基金TMT研究员张荣朗沐发表观点称,可从两个方向来理解算力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一是海外算力需求的持续增强,目前光模块、PCB等产业链依然处在景气度向上的通道,同时上游配套也在孕育新的趋势和机会;二是国内市场的追赶效应,国内大厂在AI资本开支的节奏相对滞后,但这也意味着国产算力作为“后起之秀”仍存在追赶空间。

  淡水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在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修复,中国优势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司重点关注两个方向的投资机会:一是新兴成长领域具备业绩持续性的优质公司,包括AI科技、新消费、创新药等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二是周期领域中竞争力突出、受宏观环境影响小、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头部企业,以及受益于全球美元走弱趋势的周期类资产。

  此外,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和“反内卷”政策落地,传统消费、新能源等也进入机构的视野。

  华夏基金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食品饮料方向标的估值处于安全垫充足的区间。与此同时,与食品饮料挂钩的ETF产品份额近期出现加速累积迹象,表明部分机构资金正在借道ETF进行左侧布局,抄底意愿强烈。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食品饮料板块性价比突出,下行风险有限,提供了难得的高赔率机会。

  一家私募创始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上半年新消费、创新药、红利等板块的行情已充分演绎,机构“配置纠偏”初步完成。而上游资源、新能源、地产等领域,在政策、经济数据等因素的催化作用下,易产生“升温效应”,部分头部企业的性价比有所显现。

叶景
标签: /
上一篇2025-09-09

相关推荐

  • 机构理性看待结构切换 投资锚定经济复苏转型

    有人仍在坚守,也有不少人已开始行动,切高就低,或是另辟蹊径。 从机构重视的方向来看,热点方向如算力、固态电池、创新药被反复提及,周期、消费也较受关注,但要切切实实

    2025-09-09 10:04:03
    534
  • 倒计时100天 海南冲刺封关运作

     紧随其后,海南相继出台一批配套措施,包括《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进口货物享惠主体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项下海南自产货物

    2025-09-09 10:04:03
    1737
  • 北京最火 中秋国庆境内游预订升温

    中秋国庆假期,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乌鲁木齐等目的地机票预订量排名前列,其中北京—成都等热门航线9月30日的单程票价相比一周前涨幅超4倍。由于假期连休

    2025-09-09 10:04:03
    1907
  • 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

    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 ”能源相关研发创新平台和复合人才培养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持续引导“人工智能 ”能源高效、健康、有序创新,为能源高质量发

    2025-09-09 10:04:03
    951
  • 国产扫地僧们“二次创业”

    但在原有细分赛道壁垒降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无论策略偏向保守还是激进,“扩张”已是企业不得不做的选择。 殊途同归 正在进行的2025年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

    2025-09-09 10:04:03
    1182
  • 保壳关键期 *ST生物“买不停”

    股价“抢跑” 值得一提的是,*ST生物曾于8月11日晚间宣布收购慧泽医药51%股权,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不管是在前次重组消息披露前,还是在此次并购

    2025-09-09 10:04:03
    931
  • 半导体等热门赛道公司 成机构调研心头好

    Wind数据显示,仅9月以来,便有528家上市公司获机构调研,55家上市公司获机构调研2次及以上,7家上市公司获超过百家机构调研。从行业角度看,半导体、工业机械、化工、汽车

    2025-09-09 10:04:03
    1137
  • 压舱石 工具箱 话语权 ETF规模劲舞“三重奏”

    开源证券分析师韦冀星在研报中表示,个人投资者往往更为青睐行业主题型ETF,近期的ETF资金流向反映,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正借助ETF入市。这背后主要有四方面因素:一是ETF

    2025-09-09 10:04:03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