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会内会外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两个增长”同步 传递发展温度

  记者 刘温馨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增长同步,暖心的民生答卷绘就幸福底色。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这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德才委员表示。

  “发展是增收的前提,增收是发展的动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调、同方向,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深刻体现。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会越来越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承哲代表表示。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民生和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发展是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物质基础。2024年我国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就业、物价保持稳定,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了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民生和发展相互牵动、互为条件,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效对接、良性循环。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这既能带动商品消费增长,又能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推动银发经济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加快发展,既开掘新的发展空间,又让老人乐享晚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介绍。

  另一方面,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

  收入是民生之源。杨德才委员认为,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强化对企业吸纳就业的支持,让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同时要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接下来,应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就业容量大的行业领域,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王承哲代表说。

  找份好工作、学到新技能、看病上学更方便……一件件一桩桩,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黄汉权表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助力扩内需、稳增长、促发展,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拿出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更广泛地激发全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促进充分就业 提高就业质量

  记者 葛孟超 张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要完成今年这一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要求我们拿出硬举措,不断挖掘新潜力,以更大的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市长马洪海代表表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力总量依然庞大,就业总量压力仍将存在,要立足比较优势和自身产业结构,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持续促进就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马洪海代表介绍,中卫市将大力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聚焦脱贫人口、农民工等群体,分类实施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

  “开展劳务协作、打造劳务品牌,是促就业的有效举措,为解决重点群体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马洪海代表说,“接下来,我们将用好这一经验,建立覆盖面更广的劳动力资源库,加强与东部省份沟通协作,打造‘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全链条就业服务模式,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让大家伙儿走得出、留得下,回得来、干得好。”

  连线

  随着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涌现,相关部门应立足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接下来,要瞄准行业发展所需,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要锚定“培训谁”“谁培训”“培训什么”等问题,创新激励机制,采取数字化技术,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接下来要着力优化就业创业服务,精心组织各类招聘活动,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持续提升供需对接效率,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

  ——庞诗(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与政策评价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

  饭碗一起端 责任一起扛

  记者 常钦 张文豪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代表说,这一目标传递出了明确信号,就是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大力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在高起点上完成今年目标,要付出更多努力,采取更扎实有效的举措。”李成伟代表说,要坚持藏粮于地,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护好“饭碗田”。要坚持藏粮于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向科技要产能、要质量、要效益。

  “粮食安全不仅是量的保障,更是质的升级。”李成伟代表说,要顺应消费趋势,满足各类农产品有效供给,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方面进一步发力,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连线

  粮食一头关系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国家安全。极端天气频发、国际粮食供应链面临极大不确定性,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这要求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这要求各地区都要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无论是主产区,还是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算好长远账,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同时,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健全粮食主产区奖补激励制度,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保护好种粮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饭碗端得更牢。

  ——李军(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扩大普惠养老服务

  完善养老事业 发展银发经济

  记者 申少铁 胡婧怡 杨彦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普惠养老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许多实打实的举措,回应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现实需要和热切期盼。“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年群体的关心和重视。”辽宁大学副校长李宇鹏委员说,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能有效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中国移动辽宁公司总经理刘宏志代表建议,在城市,可依托智慧社区建设,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清洗、助浴、助餐、医疗等服务,实现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一体化。在农村,可依托数字乡村建设,设立村级养老服务站,通过邻里互助、配送资源共享等方式,健全乡村养老体系。

  李宇鹏委员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养老机构建设运营,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落实税收减免优惠等政策支持。加强职业培训,设立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完善职称评定体系,吸引专业人才。

  连线

  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3.1亿,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建议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让老年人能有优质养老服务。此外,还应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丰富养老服务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

  要加快适老化改造,合力共建老年友好型环境。一方面,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在社区、商场、养老院等不同场景加强新技术应用,提升老年人适应数字社会的生活能力。

  ——原新(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

  双向奔赴 融合发展

  记者 丁志军 邓剑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在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能充分释放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代表表示。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坚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贺海东代表说,接下来,要抓紧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加快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加强城市洪涝治理等。“我们将持续开展城市治理,疏通‘拥堵点’、畅通‘微循环’,建设城市绿道、口袋公园,让城市环境宜居、群众生活舒适。”

  贺海东代表建议,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比如,呼和浩特市开展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延伸覆盖工程,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连线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要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县域是城乡联系紧密的地区,有条件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县域作为重要切入点,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要优化城乡发展格局,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彭超(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上一篇2025-03-07
下一篇 2025-03-07

相关推荐

  • 灰度迷你比特币信托自推出以来净流入超10亿美元

    灰度宣布旗下迷你比特币信托(BTC)2024 年净流入超过 10 亿美元。截至 12 月 17 日,该 ETF 资管规模超过 40 亿美元。 7 月份,灰度从其较旧的 BTC 和 ETH 基金中分拆出

    2025-03-07 12:06:56
    2022
  • 去年以工代赈吸纳就业总数同比增长31%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各地围绕农村小微型基础设施实施2726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36万名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众务工。各地围绕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建设、

    2025-03-07 12:06:56
    2002
  • 2025年春风行动已举办4.1万场招聘活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今天(3月13日)发布数据,截至3月5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1万场,发布岗位31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包机2.9万辆(列、架)次,输送劳

    2025-03-07 12:06:56
    2001
  • 落实增储任务、加强精益管理 中央储备粮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增加小麦、玉米等品种收储规模,跨地区平衡、跨周期调节能力和应急保供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储粮精益化管理,中央战略储备粮综合储存损耗率持续控制在1%以内。

    2025-03-07 12:06:56
    2001
  • 被动投资“大时代”来临!

    有公募人士认为,ETF大发展因素较为复杂,核心原因是曾经追捧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的基民,大家的投资体验都不太好,进而也对主动权益的超额创造能力产生了一些质疑,因此

    2025-03-07 12:06:56
    2001
  • 证监会: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大关

    证监会19日发布的公告称,今年9月,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

    2025-03-07 12:06:56
    2001
  • 宝莱特:前10个月已回购297.06万股股份 耗资2000万元

    针对产品研发和新业务布局,宝莱特还表示,2023 年,公司推出了S系列输注液 泵、电子尿量计量仪、遥测监护系统等全新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紧密推进G系列监护仪、CRRT、AED

    2025-03-07 12:06:56
    2001
  • 今年前10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3800万吨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霍尔果斯口岸今年前10月进出口货运量达3801.1万吨,同比增加10%。 从商品种类来看,进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

    2025-03-07 12:06:56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