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外资加码投下“信任票”——从要素流动感受中国经济新活力之二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西方一些人就会抛出“外资撤离中国论”试图引起关注。与这种论调截然不同的现实却是,不但奔赴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与日俱增,它们投资的广度与深度也在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本土企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外国企业在华经营的确带来了新挑战。然而,一个愈加成熟、开放和富有生机的中国大市场,也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实现自身跨越的难得机遇——这也是外商加码投资中国的动力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发展自己,造福世界。中外携手书写的合作故事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持续上升。

  外商加码投资 布局向“新”而行

  资本流动是经济活力的“体温计”,更是经济信心的“风向标”。

  2024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近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位居全球前列。数据显示,中国依然是跨国投资的高地,“到中国去”正成为越来越多外企的共识。

  自去年年底以来,多家外国大企业宣布继续加大力度布局中国:法国医药巨头赛诺菲宣布投资10亿欧元,在北京新建胰岛素生产基地;日本丰田汽车决定在上海独资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公司;德国光电行业巨头蔡司宣布将在上海购地自建大中华区总部综合园区……

  从这些动向中,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趋势——不少有远见的外企正借助中国制造的产业链优势,紧锣密鼓在华增资扩产,推动自身生产能力和研发水平提质升级,向“新”而行。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1.7%。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98.7%、40.8%和21.9%。从规模扩张到结构升级,外商投资从传统制造业向新能源、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领域延伸。

  放眼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跨国投资低迷、国际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中国的趋势依然十分亮眼。

  中国美国商会等多家商会发布报告显示,近70%的美国消费行业受访企业预计2025年将增加在华投资,76%的英国受访企业计划维持或增加在华投资,超过一半的德国受访企业将在未来两年内增加在华投资……这些数据体现了跨国公司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的意愿和信心。“中国始终是令人振奋的投资热土,也是助力全球经济摆脱低迷的强劲引擎。”安利全球首席执行官潘睦邻说。

  开放脚步不停 引资“磁力”不减

  中国何以长期成为全球投资的热土?德国大众汽车与中国的合作历程或许能给出答案。

  1984年,大众与上汽的牵手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一个崭新的时代。大众不仅在中国市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量奇迹”,更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壮大。

  如今,大众与中国的合作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汽车领域,还向智能化、绿色化等高新技术方向拓展。2019年,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在上海安亭落成。2023年,大众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小鹏汽车投资7亿美元,签订战略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大小组合”技术合作逐步升级。今年1月6日,大众宣布与小鹏汽车携手打造中国最大的超快充电网络,深度融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浪潮。

  德国汽车经济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说:“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中国车企给德国车企带来很多启发。”

  大众在华发展历程,正是中外企业双向奔赴、共同发展的缩影。如今,外企通过深化对华投资,不仅能获取新技术与市场机遇,还能借助中国快速发展增强全球竞争力。对于中国而言,外资持续流入,带来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开放水平的提升。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正是投资中国的底层逻辑。

  如今的中国,凭借超大规模市场、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充足的产业工人储备、友好便利的营商环境成为国际资本竞相投资的热土。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表示,对苹果供应链来说,“没有比中国更重要的地方”。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认为,“从市场规模、消费能力和创新能力来看,几乎没有其他地区能够代替中国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利用外资规模稳居全球前列。近日发布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等多项措施。目前,中国在降低“进”的门槛、对接“高”的标准、提升“促”的水平、营造“优”的环境等方面不断进步。在开放的康庄大道上,中国与世界携手共进,合作共赢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携手共享机遇 同心共赢未来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投资中国”不仅是外资企业追求利润的务实之选,更是为了实现创新发展的战略抉择。

  德国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米夏埃尔·博尔希曼表示,跨国公司看重的不仅是市场规模,更是中国消费者对高质量、创新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德国企业而言,诸如汽车、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高端产品在中国市场具有巨大潜力。

  “当前,德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德企加大对华投资,无疑是其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策略。”博尔希曼说。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视角看,外资企业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近年来不仅多次到访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还走访西安、贵阳、南宁、绍兴等各具发展特色的城市,对中国高质量发展有着深刻印象。他认为,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将从中国发展中持续受益,中国式现代化将更多惠及周边地区,助推亚洲各国共同迈向现代化。

  “墨西哥经济离不开全球市场,而中国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墨西哥-中国商业科技商会理事会主席阿马波拉·格里哈尔瓦说。

  投资中国,正当其时。外资用真金白银为中国投下“信任票”,深刻反映了全球工商界的普遍共识:在全球政经格局不断演变、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活力和共赢的理念,将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和令人信服的确定性。

张紫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上一篇2025-03-03
下一篇 2025-03-03

相关推荐

  • 灰度迷你比特币信托自推出以来净流入超10亿美元

    灰度宣布旗下迷你比特币信托(BTC)2024 年净流入超过 10 亿美元。截至 12 月 17 日,该 ETF 资管规模超过 40 亿美元。 7 月份,灰度从其较旧的 BTC 和 ETH 基金中分拆出

    2025-03-03 08:03:06
    2022
  • 去年以工代赈吸纳就业总数同比增长31%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各地围绕农村小微型基础设施实施2726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36万名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众务工。各地围绕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建设、

    2025-03-03 08:03:06
    2002
  • 2025年春风行动已举办4.1万场招聘活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今天(3月13日)发布数据,截至3月5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1万场,发布岗位31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包机2.9万辆(列、架)次,输送劳

    2025-03-03 08:03:06
    2001
  • 落实增储任务、加强精益管理 中央储备粮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增加小麦、玉米等品种收储规模,跨地区平衡、跨周期调节能力和应急保供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储粮精益化管理,中央战略储备粮综合储存损耗率持续控制在1%以内。

    2025-03-03 08:03:06
    2001
  • 被动投资“大时代”来临!

    有公募人士认为,ETF大发展因素较为复杂,核心原因是曾经追捧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的基民,大家的投资体验都不太好,进而也对主动权益的超额创造能力产生了一些质疑,因此

    2025-03-03 08:03:06
    2001
  • 证监会: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大关

    证监会19日发布的公告称,今年9月,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

    2025-03-03 08:03:06
    2001
  • 宝莱特:前10个月已回购297.06万股股份 耗资2000万元

    针对产品研发和新业务布局,宝莱特还表示,2023 年,公司推出了S系列输注液 泵、电子尿量计量仪、遥测监护系统等全新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紧密推进G系列监护仪、CRRT、AED

    2025-03-03 08:03:06
    2001
  • 今年前10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3800万吨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霍尔果斯口岸今年前10月进出口货运量达3801.1万吨,同比增加10%。 从商品种类来看,进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

    2025-03-03 08:03:06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