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弄潮香江 港股基金水涨船高

  各类基金大举介入港股市场,南向资金规模骤增……

  港股已成为近日市场关注的焦点方向。2月27日,恒生科技指数盘中再创阶段新高,为202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日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超百亿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早在2024年,不少公募基金就逐步将重仓品种切换至港股标的。一些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仓位切换背后更多还是看重港股的性价比,许多标的在港交所挂牌的股票估值大幅低于相应A股,具有较大吸引力。此外,公募看重港股在市场整体回暖时的更大弹性、更快反应,许多港股公司基本面转好也是促使公募调仓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望后市,基金经理的观点出现一定分歧。一部分基金经理对港股后市行情持乐观态度,认为此轮上涨只是开始,港股仍处于较低估值水平,还有较大上行空间;但也有观点认为,此轮港股快速上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透支了未来的空间,叠加港股的高弹性特点,大涨过后有可能出现调整,整体投资性价比有所降低。若想从港股市场持续获利,可能要更多依赖“翻石头”的个股挖掘策略。

  港股主题ETF强势吸金

  2月27日,同花顺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在午盘后快速增加。截至收盘,虽然恒生科技指数、恒生指数均收跌,但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金额超过160亿元,已是连续五个交易日单日净买入金额破百亿元。

  主投港股市场的ETF(港股投资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重超过50%)在近期强势吸金。2月24日至2月26日,在权益类ETF市场整体呈现资金连续净流出之际,主投港股的ETF却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且流入金额不断增加。截至2月26日,已经有多只主投港股的ETF流通份额创历史新高。

  “资金净流入可能与港股ETF投资性价比更高有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市值来看,很多标的在港交所挂牌的股票估值要远低于相应A股,更便宜的港股品种自然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截至2月27日,恒生科技指数2025开年以来涨幅已超过30%,不少主投港股的ETF开年以来收益率也位居全市场ETF涨幅榜前列。赚钱效应涌现或是吸引许多资金进场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普通投资者直接投资港股门槛较高、操作较为复杂,借道港股ETF投资也就成为新入场投资者的重要选择。

  据了解,在近期港股ETF交易明显活跃,连续多个交易日大涨的情况下,一些投资者甚至将原本投资于个股的仓位转移至港股ETF上,利用港股ETF的“T 0”交易机制执行日内获利策略,有的投资者通过日内交易,单日获利可能超过5%。

  Wind数据显示,2月27日,全市场ETF单日成交额榜单前三位均被港股ETF占据,成交额均超百亿元。多只主投港股的ETF单日成交额创下历史新高。例如,香港消费ETF(513590)当日成交额达18.27亿元,为基金上市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单日换手率超过600%。在2月25日,该基金单日成交额尚不足5000万元。港股金融ETF(513140)2月27日成交额同样创历史新高,达1.75亿元。

  主动投资大手笔“转港”

  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方面,早在2024年,不少基金的投资组合已涌现出“转港”苗头。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2023年末,主动权益类基金投资港股市值占股票总市值的比重尚不足13%,到了2024年末,这一比例已提高到18%以上。

  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分析,港股仓位占股票仓位比例接近两成,这对于原本主投A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来说,已经属于不低的水平,显示出港股这个离岸市场近年来“在岸化”不断加速的迹象。

  除了仓位比例的提升,不少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品种甚至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小规模基金上,也出现在一些百亿规模的产品上。部分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股甚至已经切换为港股品种。对此,有基金经理表示,港股估值低、分红比例好,是促使他们将一部分仓位调至港股品种的重要原因。

  至于为何2024年调仓幅度有所加大,有基金经理表示,一方面,在2024年下半年,可以陆续看到很多港股公司基本面出现较为明显的转好迹象,公司回购也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在“924行情”后,中国资产整体持续回暖,在这一过程中,港股市场回暖幅度往往更大,弹性更强,这也是机构投资者青睐港股的原因。

  据统计,获最多主动权益类基金重仓的港股品种为腾讯控股。截至2024年末,超170只基金将该股纳入前十大重仓股,合计持股市值超180亿元;其次为美团,70余只基金重仓该股,合计持股市值超66亿元;小米集团紧随其后,约60只基金重仓该股,合计持股市值超26亿元。

  截至2月27日收盘,上述三只公募基金重仓的港股2025开年以来均涨幅不菲,小米集团涨幅更是超过50%。在此影响下,不少大比例调仓至港股品种的基金赚得盆满钵满。

  后市看法有分歧

  面对资金持续“转港”,有基金经理表示,虽然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作为专业投资者,确实有必要掌握投资不同交易所股票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港股高弹性背后往往也蕴含着较高的风险,投资难度会更大。

  该基金经理分析,相较于A股,由于整体流动性相对较弱,港股往往很难出现普涨,更多可能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只有个别风格走强。因此,在港股投资上,基金经理还需要拥有应对风格轮转的能力。此外,港股市场资金以外资为主,投资者除了关注经济基本面、行业面和公司面之外,还要特别留意资金面的动态。

  展望港股后市,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基金经理金璜认为,港股科技板块在当前具备多重利好因素,包括宏观流动性改善、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估值安全边际大、市场信心提振等。此轮港股回升的主要推动力是DeepSeek拉动科技产业预期回升,随着算力提升和相关应用加速落地,AI赋能的细分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天弘基金认为,港股投资三要素中的“政策面”“资金面”已得到了大幅改善,而“基本面”也得到了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撑,三者有望实现“共振”。近期DeepSeek等人工智能(AI)模型的发布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的AI产业前景预期,对于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高弹性资产,或许可以更加乐观。

  融通基金认为,DeepSeek的出现,是当前港股科技板块估值修复的最大阿尔法因素,科技成长或引领中国资产新一轮估值持续修复。金信基金认为,近期港股攀升,主要推动力来自于南向资金的持续注入、科技创新带来的估值提升。在国产AI持续崛起、基本面预期改善以及资金不断流入的大环境下,对港股的反转行情持乐观态度。

  不过,也有基金人士提示称,港股短期已积累较大涨幅,鉴于港股通常具有高弹性特征和双边交易机制作用,需要留意潜在的市场调整风险。

叶景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上一篇2025-02-28
下一篇 2025-02-28

相关推荐

  • 灰度迷你比特币信托自推出以来净流入超10亿美元

    灰度宣布旗下迷你比特币信托(BTC)2024 年净流入超过 10 亿美元。截至 12 月 17 日,该 ETF 资管规模超过 40 亿美元。 7 月份,灰度从其较旧的 BTC 和 ETH 基金中分拆出

    2025-02-28 10:19:47
    2022
  • 去年以工代赈吸纳就业总数同比增长31%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各地围绕农村小微型基础设施实施2726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36万名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众务工。各地围绕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建设、

    2025-02-28 10:19:47
    2002
  • 2025年春风行动已举办4.1万场招聘活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今天(3月13日)发布数据,截至3月5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1万场,发布岗位31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包机2.9万辆(列、架)次,输送劳

    2025-02-28 10:19:47
    2001
  • 落实增储任务、加强精益管理 中央储备粮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增加小麦、玉米等品种收储规模,跨地区平衡、跨周期调节能力和应急保供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储粮精益化管理,中央战略储备粮综合储存损耗率持续控制在1%以内。

    2025-02-28 10:19:47
    2001
  • 被动投资“大时代”来临!

    有公募人士认为,ETF大发展因素较为复杂,核心原因是曾经追捧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的基民,大家的投资体验都不太好,进而也对主动权益的超额创造能力产生了一些质疑,因此

    2025-02-28 10:19:47
    2001
  • 证监会: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大关

    证监会19日发布的公告称,今年9月,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

    2025-02-28 10:19:47
    2001
  • 宝莱特:前10个月已回购297.06万股股份 耗资2000万元

    针对产品研发和新业务布局,宝莱特还表示,2023 年,公司推出了S系列输注液 泵、电子尿量计量仪、遥测监护系统等全新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紧密推进G系列监护仪、CRRT、AED

    2025-02-28 10:19:47
    2001
  • 今年前10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3800万吨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霍尔果斯口岸今年前10月进出口货运量达3801.1万吨,同比增加10%。 从商品种类来看,进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

    2025-02-28 10:19:47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