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巨头在前、国产设备商在后,“内卷”下的新业务增长点

  【编者按】“不出海,就出局。”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按下快进键。不同于出海1.0版本的产品和技术简单输出,中国企业出海2.0,以本土创新匹配海外需求、以产业协同形成竞争合力,这是中国自主核心技术的输出,也是中国智慧和创新精神的全球传播。出海远航,看似潮平海阔的海外市场,却可能暗流涌动。面对陌生复杂的市场环境和逆全球化的急风骤雨,中国企业的新一轮“走出去”中如何破壁、生根、攀升?澎湃新闻特此推出出海2.0特辑,勾勒中国制造出海新图景,记录大出海时代。

  动力电池“双雄”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引领全球锂电池市场,全世界70%以上的锂电池在中国生产。短短数十年发展,中国液态锂电池产业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飞跃。

  相较于站在聚光灯下的锂电池制造商,位于产业链中游的中国锂电设备厂商们,和热闹的“台前”隔了一段距离。但这一环节对中国锂电池甚至新能源车产业的崛起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两年势头愈发猛烈的出海浪潮中,国内核心锂电设备企业出海的声浪也越来越大,海外营收快速增长,出海进入了“收获期”。国内动力电池厂大幅扩产带来短期内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的当下,设备厂商也必然更加倚重海外业务,视为新的增长引擎。

  先导智能(300450.SZ是国内新能源设备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也是该行业出海最早的一批企业之一。该公司董事长王燕清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国内大多数产业出国,尤其在进入欧美市场的时候,是以一种后发“挑战者”的姿态,而中国是新能源产业大国,“相关产业链企业在全球也是领导者。”

  好处不言而喻,例如在海外锂电池企业厂商中,中国锂电设备值得信赖和选择;难点则在于,除和其他行业出海存在的共性挑战之外,国内的锂电设备出海企业甚至还要承担一部分培育市场、教育市场的责任。

  海外锂电池工厂建设需求与欧美等地锂电设备产业链相对薄弱的“错配”,是当下中国锂电设备企业赢得全球市场的机遇。中国企业抓住了当前机遇,更在针对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加码设备研发创新,从而在未来技术变局中再次领先身位,而非在一代技术面前昙花一现。

  崛起:中国锂电产业背后功臣

  相比于日韩,中国锂电设备企业起步较晚。以头部企业先导智能为例,其进入新能源设备领域是在2008年左右,“彼时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刚刚起步,还在非常早期的阶段。”

  新能源汽车彻底火爆之际,涌进这一赛道想来分羹的主体背景多元,跨界者不在少数。不过,作为早期入局者之一,先导智能实实在在有着技术基因,尽管并不是以锂电设备起家。先导智能创立于1999年,创始人王燕清在创业之前是一名端着“铁饭碗”的电容器设备工程师。

  创立之初,先导智能专注于薄膜电容器设备,并为日本松下提供电容器设备。到2006年,公司高压电容器卷绕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美国希尔顿,为超过80%的高压电容器厂提供设备。2008年,当时的全球第二大锂电池生产商索尼欲进一步扩大产能,向先导智能抛去了橄榄枝。也就是在这一年,先导智能正式成立了锂电事业部。

  实际上,无论是电容器制造还是锂电池制造,都需要用到卷绕机,“凭借之前在高压电容器卷绕设备领域的成功经验,以及设计上的共通性,先导切入了锂电设备领域。”王燕清提及彼时契机。

  然而,先导智能在锂电设备领域真正地站稳脚跟,离不开其重量级客户。王燕清此前对媒体谈到,是客户成就了先导智能。实际上,国内锂电池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必然也要培养扶持本土产业链。

  宁德时代和先导智能之间即被视为产业链上的“黄金搭档”。2021年7月,先导智能向特定对象宁德时代发行股票,后者成功成为其第三大股东。尽管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个月前,先导智能公告称宁德时代持股比例已降至 5%以下。但就在当天,先导智能同步公告,双方在宁德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进军锂电设备领域后,先导智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成功打入了松下、LG化学、大众、宝马、特斯拉等国际车企及锂电池企业的供应链。

  值得一提的是,锂电制造工艺流程复杂,制造流程主要分为前段(电极制造、中段(电芯装配、后段(电芯封装 和检测,从材料制备到成品电池,涉及百道工序。

  “2017年之前我们基本上能做中段和前端,但是后段还不具备能力。”王燕清谈到,先导智能的最后一块拼图在2017年完成。当年,公司以13.5亿元全资收购珠海泰坦新动力,也因此成为全球唯一能够提供新能源智能装备整线解决方案的企业。

  王燕清将能够全部打通锂电池前中后段的整线服务,比作“房屋精装修工程”“客户只要把毛坯房给我,我最后把钥匙给他。”截至目前,这一行业领先地位仍未有国内外对手追上,连续多年市占率居全球第一。“整线能力,它才能真正体现一家企业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交付、调试等方面的能力,是全方面能力的提升。”其强调,这是先导智能最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业内看来,中国锂电产业如今引领全世界,背后先导智能这样的锂电设备企业的自主化突破功不可没。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此前公开表示,目前我国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大原材料基本摆脱进口依赖,锂电设备国产化率也已经达到90%以上,其中关键工序的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

  高工锂电则评价道,国产锂电设备的性能已经丝毫不逊日韩对手,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处于领先地位。而国产锂电设备的强大,是过去十多年来在中国新能源产业领跑全球的发展之下,通过技术不断迭代和产品打磨锻造而孕育出的“市场化硕果”。

  出海:“内卷”下的新业务增长点

  不可否认,随着国内动力电池第一波扩产潮的退去,“卖铲人”锂电设备商感受到市场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王燕清表示,先导智能注重技术创新,坚持走高端装备路线,“但不可避免,国内整个盘子是会变小,甚至竞争也有些白热化。”

  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设备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表示,近几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能快速扩张为锂离子电池设备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锂离子电池设备市场规模从634.3亿元增长到1370.5亿元仅用了2年时间,大量设备制造企业均分享了行业增长的红利。

  然而,随着中国锂离子电池产能的逐步饱和,整个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出结构性过剩的状态,大量规划中或者建设中的项目停滞或延期为锂离子电池设备市场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EVTank在《白皮书》中预计,未来三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设备市场规模将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直到2027年锂电设备行业将迎来反转。

  全球锂电设备市场规模的增长将更多地依靠海外市场。EVTank认为,以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为代表的海外锂电项目未来几年将迎来建设高潮,从而带动海外锂电设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预计海外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266.5亿元。

  2022年是先导智能全球化进程进入关键的一年。该公司在当年的年度报告中写道,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公司对战略作了升级,即技术引领、精益敏捷、全球发展。就全球发展这一点,先导智能称,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从中国走出去,由中国领先做到世界领先。“公司的目标不仅是国产替代,而是国际超越。”

  先导智能此前披露的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锂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海外销售收入占营收持续占30%以上。2024年上半年,受国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设备验收节奏有所延迟等影响,先导智能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整体营收为39.05亿元,同比下降 27.10%。但海外营收这一占比仍然维持在30%以上,“海外订单表现亮眼,海外业务增速和占比均进一步提升。”

  “海外收入达到了超10亿元,这个数字现在看来不是很大,但是它的增速同比增长了近160%。我们预计2024年下半年海外业务依然会保持高速增长,收入占比肯定会进一步提升。”王燕清提到,根据公司的目标,“海外订单一定会超过公司整体订单的50%。”

  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1月16日,先导智能即宣布了2025年的首笔海外订单,赢得欧洲某顶尖锂电客户后道设备订单。据介绍,该客户系欧洲某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为进一步扩展锂电池业务,客户规划在意大利建设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的磷酸铁锂电芯工厂。

  去年3月,先导智能还拿下了中国企业在美国获得的最大锂电池设备订单。先导智能与美国电池制造商American Battery Factory公司(ABF正式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先导智能将为ABF公司提供总目标为20GWh的锂电池智慧产线服务。

  加码海外订单是包括先导智能在内的行业头部企业的共同策略。

  杭可科技(688006.SH在2024年8月披露,公司收到大众西班牙及大众加拿大两家公司通过竞标系统生成的合同。合同标的为大众集团在西班牙和加拿大生产电池所采购的锂电池后道设备,合同总金额超过杭可科技上一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5%。

  杭可科技在2024年半年度报告中同样提到,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电池厂进入产能消化阶段,导致设备行业需求减少,竞争加剧。而从国际市场看,2023 年开始美国和欧洲市场需求增多,以日韩为主导的电池厂全球扩产带来了较多的设备订单需求,虽然时有部分合资工厂建设进度不及预期、规划投产时间延长等负面消息,但从中长期看,海外市场还有着广阔和长期的市场需求。

  杭可科技分析,一方面日韩为主导的锂电池企业不断加大在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的产能扩建,海外整车厂也积极投身自建电池产能,如大众、丰田、特斯拉等,同时也有部分本土电池生产企业出现。此外,虽然欧美轮番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新规,给中国锂电企业出海设置重重限制,但面对国内产能过剩的现状,中国锂电企业加快海外布局已经成为其全球布局的必经之路。

  根据EVTank数据,截至2024年6月,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公布的海外投资金额达到 5648 亿元,其中欧洲占比达到 37%,其它主要在东南亚、美国等地区。“中国锂电产业出海潮已成大势所趋,因此,未来的锂电池设备需求的重心将不断地外移,海外市场将成为行业新的推动力。”杭可科技称。

  全球竞争力,护城河如何构建?

  出海是一个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战略学系主任陈国立教授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自然而然要出海。”

  然而,其同时提醒,“出海其实总体是不太容易的,我觉得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出海都是属于再次创业,基本也是个‘一把手’工程。”

  陈国立谈到,每家企业出海的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其实都不一样,“我自己觉得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企业家要真正清楚,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同时能够在出海的过程中用自身竞争力去解决掉国别差异带来的管理和运营的挑战。”

  王燕清认为,作为设备制造商,先导智能进入海外市场和当地锂电池企业是共赢。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外市场开拓容易,“出海这几年变得非常火,其实我们在2018年就开始启动全球化战略,是新能源装备行业出海最早的一批企业之一。”

  对先导智能来说,出海难点之一即来自“先行者”身份,意味着前方是一条尚未被整平过的荆棘之路。“国内很多产业出海是一种后发‘挑战者’的姿态,但新能源装备行业却是不一样的。”

  王燕清进一步补充道,中国是新能源产业大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具体细分到新能源装备又领先全球其他厂商非常多。“目前只有日韩,尤其是韩国的一些中小厂商能做某一些工序上面的设备,这些厂商也非常小,我们出去其实就是一种‘领导者’的身份。但面向全新市场,没有人去帮我们去培育市场、教育市场,也没有人告诉我们具体该怎么做,所以也是有很大的困难的。”

  “即使这样,但那个时候我们就已经坚定不移地要走出去,走全球化的战略。”王燕清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先导智能全资收购了位于德国奈拉的自动化装备制造商Ontec,建立其海外技术能力中心,成为第一家在欧洲本土建设技术中心的中国锂电装备企业。

  在当年10月21日先导欧洲技术能力中心揭牌仪式现场,大众电池业务相关负责人、西门子德国电池行业负责人,以及宁德时代、Northvolt、ACC、亿纬、蜂巢、孚能、青山等全球知名汽车主机厂和电池企业代表均到场见证。

  王燕清将此次收购视作先导智能全球化运营的重要举措,将为海外市场开拓提供强劲的战略支持和动力。同时,先导智能还收获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的非标装备本地服务队伍,进一步在工艺技术、服务质量等方面优化提升,成为先导本土生产、加工、服务能力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3年底,先导智能在全球设立18家分子公司,拥有50多个服务网点,雇员遍布16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瑞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海征程还在继续。就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护城河如何构建并维持,王燕清表示,挑战始终存在,包括技术挑战、供应链管理挑战、当地法律合规挑战,以及文化差异挑战。

  但王燕清也重点谈及两点,其一是避免低质化竞争,其二是坚持创新实力的提升。

  “先导一直认为,现在的产能过剩本质上是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其实一直就是供不应求,如果大家都在低端领域同质化竞争里面没有差异化竞争,最终就像拼刺刀一样互相打价格战。”在其看来,一味为了抢夺市场不断降低价格、压缩自身利润空间,只会造成行业的不健康。

  值得关注的是,当越来越多企业出海之际,“内卷”的一些特征也正在向海外市场蔓延。王燕清表示,尽管受相关政策等因素影响,但海外市场潜力依然非常大,“它的蛋糕足够大,出海的企业不应该拿国内‘卷’的方式同样对待海外市场。”其认为,关键仍然在于做好内功,“很多的市场需要你去开发、去识别客户独特的需求。”

  其同时反复强调,先导智能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2024年上半年,先导智能研发投入为8.30亿元,占当期营收的14.42%。在过去的2021年-2023年,这一占比均超过10%。

  研发投入意在把握市场先机。以电池技术的迭代来看,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锂离子电池已发展成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电池技术路线,但当下众多玩家对固态电池给予高度重视,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长、灵活多样等诸多革新优势,使其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全球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

  2024年6月,先导智能宣布推出全固态整线解决方案。该方案覆盖全固态电极制备、全固态电解质膜制备及复合设备、裸电芯组装到致密化设备、高压化成分容等全固态电池制造关键设备。同时,凭借其技术实力与交付能力,先导智能已经与多家行业领先客户达成设备合作,获得了海内外知名汽车主机企业和固态电池企业的全固态整线设备订单。

  宁德时代董事长、CEO曾毓群此前就固态电池曾表示,“目前还有很多基本的科学问题待解决,如大多数固态电解质中的离子扩散速率与液态电解质存在数量级差异、固固界面难以始终保持良好接触等,在突破这些科技问题后,还会遇到产业化的问题。”在去年9月举行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曾毓群也谈到,“全固态电池的技术成熟度用从1-9 进行表示的话,9代表可以上车生产阶段,那么目前固态电池行业最高水平在4 左右。”

  而无论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何时会迎来,“所有的研发、设备制造等肯定是走在前面的。”王燕清表示。

李春晖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上一篇2025-01-29
下一篇 2025-01-29

相关推荐

  • 灰度迷你比特币信托自推出以来净流入超10亿美元

    灰度宣布旗下迷你比特币信托(BTC)2024 年净流入超过 10 亿美元。截至 12 月 17 日,该 ETF 资管规模超过 40 亿美元。 7 月份,灰度从其较旧的 BTC 和 ETH 基金中分拆出

    2025-01-29 10:02:56
    2022
  • 去年以工代赈吸纳就业总数同比增长31%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各地围绕农村小微型基础设施实施2726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36万名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众务工。各地围绕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建设、

    2025-01-29 10:02:56
    2002
  • 2025年春风行动已举办4.1万场招聘活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今天(3月13日)发布数据,截至3月5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1万场,发布岗位31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包机2.9万辆(列、架)次,输送劳

    2025-01-29 10:02:56
    2001
  • 落实增储任务、加强精益管理 中央储备粮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增加小麦、玉米等品种收储规模,跨地区平衡、跨周期调节能力和应急保供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储粮精益化管理,中央战略储备粮综合储存损耗率持续控制在1%以内。

    2025-01-29 10:02:56
    2001
  • 被动投资“大时代”来临!

    有公募人士认为,ETF大发展因素较为复杂,核心原因是曾经追捧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的基民,大家的投资体验都不太好,进而也对主动权益的超额创造能力产生了一些质疑,因此

    2025-01-29 10:02:56
    2001
  • 证监会: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大关

    证监会19日发布的公告称,今年9月,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

    2025-01-29 10:02:56
    2001
  • 宝莱特:前10个月已回购297.06万股股份 耗资2000万元

    针对产品研发和新业务布局,宝莱特还表示,2023 年,公司推出了S系列输注液 泵、电子尿量计量仪、遥测监护系统等全新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紧密推进G系列监护仪、CRRT、AED

    2025-01-29 10:02:56
    2001
  • 今年前10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3800万吨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霍尔果斯口岸今年前10月进出口货运量达3801.1万吨,同比增加10%。 从商品种类来看,进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

    2025-01-29 10:02:56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