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量超7000万份,海底捞如何用“明星产品”撬动产业“新增量”?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远在西北地区的番茄已采收完毕。近年来,以番茄火锅为代表的番茄味型产品迅速崛起,为国内番茄产业带来新增量,成为国内优质番茄产品的主要去处之一。

  今年秋季,海底捞以“海底捞6斤番茄锅”为主推产品,推出提振消费需求、拉动产业发展的系列活动。作为海底捞的“明星产品”,番茄锅2024年全年销售量超过7000万份,带动番茄全品类产品年采购总量超过7万吨。

  除全国产品外,今年秋季,海底捞各区域产品上线以“鲜”为特色,从鲜切牛肉到海鲜产品,海底捞以“鲜”促需,不仅丰富餐饮消费选择,还带动更多“鲜”品进入市场。

  鼓励共创,海底捞秋季产品深耕“情绪价值”

  “海底捞6斤番茄锅” 是海底捞今年秋季全国主推产品,主要采用来源于新疆、内蒙古区域北纬40°左右黄金种植带的番茄,果肉厚实、浓郁酸甜,经15年多次配方测试,按照1:11秘制酸甜比调配,使其成为备受消费者欢迎的“明星产品”。不仅让“先喝碗番茄汤”成为一种消费仪式感,也让番茄锅成为用户共创的百搭选择,引发社交平台上的“番茄锅创作热”。

  

海底捞秋季产品涵盖多品类,为用户共创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为满足消费者“创作”需求,海底捞推出“番茄响铃肥牛卷虾滑” “番茄mini油条虾滑” “番茄捞面”三款隐藏吃法攻略,引导消费者解锁更多番茄锅的创新吃法。产品搭配上,黄金蜂窝炸蛋、鲜切牛三拼、黄金菌菇双拼、开心“番茄”慕斯等产品的加入,也让番茄锅的创新吃法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吸饱浓郁番茄汤汁的炸蛋,既有番茄汤的醇厚鲜香,又保留炸蛋本身的蛋香,是番茄锅的绝佳搭配;一次吃到吊龙、嫩牛、肥胼3种牛肉的鲜切牛三拼,满口脂香的澳洲谷饲牛上脑,约占牛整体重量1%的连筋带肉牛板腱,以及人工采摘的山茶茸、易嚼不易塞牙的金色金针菇,在不同区域组合上架,带来差异性创新体验。”海底捞品牌营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吃鲜吃特色,海底捞区域上新要“不一样”

  “吃鲜”是今年秋季海底捞区域产品的一大特色。

  作为海底捞秋季全国产品主推产品之一,鲜切牛三拼已覆盖全国六百多家门店,实现当日配送。在鲜切牛三拼的基础上,海底捞部分区域推出更多鲜切牛肉产品,如广东、福建区域部分门店推出了甄选鲜切牛三拼、鲜切肥牛、窝蛋鲜牛肉等产品,山东、上海地区部分门店推出优选鲜切嫩牛肉、精选鲜切牛吊龙、甄选鲜切牛肥胼等产品,打造“鲜切现捞季”。

  休渔期结束,海鲜丰收正当时,除鲜切牛肉外,海鲜产品也是海底捞区域主推产品之一。据海底捞产品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底海鲜产品已在16个省份上架,涵盖全国 600余家门店,主要上架产品包括蛏子、鲍鱼、生蚝、基围虾、文蛤以及捞派优选海鲜拼盘等。此外,南京、青岛、烟台等地还在9月份推出限时价14.9元的平价海鲜产品。

  近年来,海底捞持续发力打造“不一样的海底捞”,在荤菜品类打造“鲜切”系列。据海底捞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5年9月底,主打鲜切鲜活产品的标准版主题店已营业超100家,涵盖鲜切牛肉、鲜活海鲜、鲜切羊肉、鲜切脆皖鱼、鲜切黑猪等品类。

  为配合“吃鲜”主题,海底捞各区域门店还根据各地区域需求推出特色锅底,如在安徽地区推出限定新品老母鸡汤锅底,汤鲜味美,适合涮煮鲜切牛肉等产品;苏州地区限定上架苏式蟹粉干贝锅,色泽金黄、蟹香鲜浓,煮制沸腾后,可以先喝汤,再涮煮食材,适合涮煮海鲜、菌菇、虾滑类产品。


  苏式蟹粉干贝锅

  明星产品 优质上新,撬动产业“新增量”

  需求侧的消费潜力得到释放,也给供给侧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以海底捞秋季主推产品“海底捞6斤番茄锅”为例。作为世界三大番茄产区之一,中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加工番茄生产国,WPTC数据显示,中国加工番茄产量由2018年的38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045万吨,2024年贡献了全球22.8%的产量。但由于长期以出口导向为主,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在海底捞为代表的企业带动下,番茄火锅成为火锅行业品类的“后起之秀”,为国内番茄产业带来新增量。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5年轻人“火锅”报告》显示,番茄火锅仅次于麻辣火锅、潮汕牛肉火锅,成为受年轻人欢迎的锅底TOP3之一。仅海底捞一家企业,番茄锅2024年全年销售量超过7000万份,带动番茄全品类产品年采购总量超过7万吨。

 

 秋季丰收,新疆产区收获新鲜番茄

  在“吃鲜”需求的带动下,海底捞推出的系列鲜切鲜活产品,也带动相关地区产业的发展。“以鲜切牛肉为例,目前我们产品的主要来源地是宁夏、甘肃、贵州、内蒙古等地,在秋季加大推广力度后,预计每日用量将达到五六吨。”海底捞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优质产品拓展消费空间,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形成供需互促的良性循环,这样的故事正在持续上演。对于以海底捞为代表的餐饮企业而言,在产品、场景、服务上不断“下苦功”,将帮助其找到最佳角度,撬动供需正循环,为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带来更多助力。

标签: /
上一篇2025-09-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