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6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截至今年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3%,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在就业困难挑战比较大的时期,这一成绩来之不易。王晓萍表示,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不断充实,形成了财政激励、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的系统性政策框架,构建了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等全链条支持体系,政策工具更足、针对性更强。“十四五”时期,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
这一时期,也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6亿人、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人、3400多万人。与此同时,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基金支撑能力稳中有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可靠更充分的社会保障。
为了提高社保基金长期支撑能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我国持续扩大委托规模、提升投资收益,扎实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各项工作。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2.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5.15%,较好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新常态。为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十四五”期间,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稳妥有序实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据介绍,过去5年已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紧跟市场动向发布72个新职业、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通过持续不断发力,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已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进一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