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依法依规、稳慎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

  “人工智能 交通运输”实施意见落地。

  9月26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数据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人工智能 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指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普及应用一批智能体,建成一批“人工智能 交通运输”标志性创新工程,人工智能成为引领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形成较为完备的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迈上新台阶。

  对于此次发布的政策,交通部科技司指出,2025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加快形**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交通运输场景多元、数据丰富,是人工智能重要的先行落地领域之一。

  《实施意见》主要部署了以下4方面任务。一是加大关键技术供给。提出了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加快智能产品创新、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等3项重点任务。二是加速创新场景赋能,从组合辅助驾驶、智能铁路、智慧航运、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能建养、联程联运与智慧物流等领域部署7项重点任务。三是加强核心要素保障。提出了统筹优化算力供给能力、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动泛在网络设施建设等3项重点任务。四是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提出了提升产业生态孵化能力、持续完善人工智能治理机制、加快形**才聚集效应等3项重点任务。

  《实施意见》还提出了建立交通运输人工智能协调发展机制、加大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合规管理、完善伦理审查规则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体系、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等保障措施。

  具体来看,在加大关键技术供给方面,《实施意见》提及要加快智能产品创新。包括加快智能驾驶系统、远程驾驶座舱等产品研发。强化公路高性能夜视监控、结构检测等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鼓励无人机、全地形车等新装备的研制。推动智慧列车装备、智慧重载、新一代通信信号装备、列车智能调度系统等铁路装备升级。加强智能船用设备、智能船舶和海上智能搜救装备研发。积极开展智能摊铺和压实机、造塔机、造桥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施工和维养装备研发。推进智能搬运装卸、仓储配送、智能安检等设施设备研发。

  在加速创新场景赋能的组合辅助驾驶方面,《实施意见》提及,要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依法依规、稳慎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

  在智能铁路方面,《实施意见》指出,要支持具身智能列车与自主协同控制系统研发,大力推广自感知、自学习、自运行的智慧化、绿色化动车装备,加速列车智能驾驶、群组运行控制、智能供电等技术应用,提升技术装备故障自检测、自诊断、自修复等智能运维能力。加快推进中国智能铁路标准体系优化完善,在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工程装备、客运服务、运输组织、养护维修、安全应急等方面加速智能示范场景赋能,进一步促进铁路旅客和货物的高效安全运输。

  在智慧航运方面,《实施意见》提及,要推广智能船舶自主航行系统及在海事和航道巡查中的应用,组织开展内河货运船舶自主航行创新工程。

  在智慧民航方面,《实施意见》提及,要推动航司航线规划、签派决策、机组排班等智能辅助优化,提升航班运行态势精准感知与扰动情景下的智能恢复能力。深化生物识别、智能安检等“无感通行”技术应用,强化机场运行安全领域新技术应用。鼓励新型航空器产业发展及应用,促进低空民用航空发展。

  在智慧邮政方面,《实施意见》提及,鼓励城市加大场景和路网开放,推动新型快递配送设备规模化应用,推广末端智能配送服务。推广应用通用寄递地址编码,提供标准寄递地址编码信息,实现信息连通、企业互通、全链贯通。

  在加强核心要素保障方面,《实施意见》提及,要统筹优化算力供给能力,动态整合企业算力;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加快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推动泛在网络设施建设,包括加快建立5G、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等公共网络和行业专用网络融合的交通数据传输通道,推动交通新型基础设施从“连接提速”到“算力增效”。

张紫祎
标签: /
上一篇2025-09-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