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保险价值链: 一场由科技驱动的行业变革

  9月16日,香港联交所网站披露的一则消息引发行业关注。国内保险人工智能(AI科技企业——暖哇洞察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这家成立不足7年、深耕保险AI解决方案的企业,其上市动作直观印证了“保险 AI”赛道的巨大发展潜力。

  当下,AI正以系统性重塑者的姿态,深度改写保险行业的运行逻辑。从上市险企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可见,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头部机构纷纷将AI列为核心战略抓手,围绕“降本”与“增效”两大目标,在销售、理赔、风控、客服等全业务链条加速技术落地。艾瑞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保险业科技投入将突破670亿元。其中,AI、大数据、云计算成为核心方向。

  业内专家表示,在政策引导、技术迭代与需求升级的三重驱动下,AI已成为推动保险业数字化转型、重塑行业价值链的关键力量。未来,随着AI与保险业务的融合不断深化以及数据、模型、技术平台等核心能力的持续夯实,保险业将在“降本增效”道路上实现更大突破,逐步完成从“规模驱动”向“效率驱动”“价值驱动”的转型,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全链条渗透:AI重构保险服务体验

  水滴保AI核保专家将健康险核保时间缩短了80%,平安人寿实现了51秒极速理赔,这些具象化的数据背后,是AI对保险全业务链条的深度赋能。

  在销售环节,AI正推动保险营销从传统“人海战术”向“精准顾问模式”跨越。以阳光人寿为例,其自主研发的“客户家庭保障需求建议系统”,依托动态数据分析能力,可实时捕捉客户需求变化,精准识别客户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保障缺口。这一系统不仅帮助销售团队更深刻地洞察客户需求,更推动销售逻辑从“产品导向”向“客户需求导向”转型,让保险服务更贴合用户实际需求。

  投保环节的痛点也在AI助力下逐步破解。此前,识别新车合格证、关单等非结构化、非制式的单证,一直是车险出单的“效率瓶颈”。平安产险依托多模态感知与智能推理技术的持续突破,成功实现了对这类单证的自动化识别与理解。该技术应用于车险智能出单场景后,81.2%的保单平均一分钟出单,大幅提升了投保效率。

  核保与理赔作为保险服务的核心环节,更是AI赋能的“主战场”。日前,水滴公司推出了AI保险核保专家—KEYI,依托千万量级核保知识数据与大模型深度推理能力,在核保风险评估、承保建议、条款解读、理赔咨询等专业场景实现秒级响应。KEYI不仅将复杂的健康险核保平均处理时间缩短了80%,核保准确率也提升至99.8%,而且在客户被拒保时,自动匹配适配产品,使拒保客户找到合适产品的比例提升了6倍。

  理赔提速让消费者获得感显著增强。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极速赔”“自动化理赔”成为多家险企的核心服务名片。中国人寿半年报显示,其数字核保员推动核保智能审核率提升至95.8%;95519客服热线借助座席智能助手,人工接通率稳居行业高位;新版智能客服机器人应答准确率超95%,实现了“高效响应”与“精准服务”的双重提升。

  “头部险企已通过全流程智能化覆盖,展现出显著的效率优势。”业内人士表示,当前,AI技术已渗透到保险业务的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营销展业,到承保理赔、资金运用,再到客户服务、合规管理,全方位推动流程优化与效率升级,加速重塑保险价值链。

  三重驱动:AI赋能保险迈入新阶段

  “AI能成为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需求、技术、政策共同推动的结果。”业内人士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重利好因素叠加,正推动保险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从需求端看,用户对保险数字化体验的期待持续提升。相较于互联网零售、出行等行业的即时化、个性化服务,保险领域长期存在条款复杂、核保冗长、理赔烦琐、服务碎片化等痛点。有调研数据显示,48%的受访者认为保险产品“过于专业复杂”,因条款晦涩陷入选择困境的用户不在少数。这种体验落差,催生了用户对更智能、更透明、更便捷保险服务的强烈需求,成为AI落地的重要推手。

  从行业层面看,AI为保险业降本增效与模式创新提供了关键工具。麦肯锡研究认为,生成式AI有望为保险业释放500亿至700亿美元的生产力提升空间,覆盖前端销售分销、中端承保保单管理、后端理赔客服及中后台运营全流程,帮助行业突破传统效率瓶颈。

  政策层面的持续加码,为“保险 AI”的发展筑牢制度根基。3月份,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强化数字化赋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隐私计算等技术,研发数字化经营工具,集成展示科技型企业评价、评估结果,增强企业识别和筛选能力,提升经营管理质效和风险防控水平。这一政策不仅为保险业智能化探索提供了明确指引,更确立了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战略方向。

  “多重因素共振下,对于保险业而言,AI已从‘概念探索’迈入‘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上述业内人士强调。

  破局前行:以开放心态拥抱AI变革

  尽管AI赋能保险业的成效已初步显现,但须正视的是,“保险 AI”仍处于发展初期,数据安全、算法公平等难题仍待破解。

  数据安全风险是行业面临的直观难题。近年来,智能客服系统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暴露出AI技术在数据防护上的短板。黑客可通过伪造语音、构造对抗样本等方式攻击系统,窃取客户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保单数据等敏感内容。此类事件不仅会引发大规模客户投诉与监管处罚,更会对企业形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

  算法偏见引发的“公平性质疑”同样不容忽视。若AI模型的训练数据存在样本偏差、标注误差或特征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保险公司在承保、理赔等环节做出不公平决策。例如,在健康险核保中,若训练数据缺乏特定疾病或少数群体样本,模型可能高估这类人群的风险,导致保费定价歧视,既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可能引发法律纠纷与舆论风险,影响行业公信力。

  “挑战客观存在,但不能因此否定AI对行业变革的价值。”业内人士表示,从长期趋势看,AI将推动保险业完成深刻转型。一方面,保险产品将与健康管理、风险预防等服务深度融合,从“单一保障”转向“综合服务”,显著提升客户黏性与长期价值;另一方面,险企将通过AI技术与医疗养老、汽车等领域服务商联动,构建跨行业服务生态,实现从“保费收取者”到“综合风险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对保险从业者而言,这场变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上述人士建议,不管是企业还是从业者,都须主动提升AI工具驾驭能力,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风险管理核心价值中,用专业判断填补数据盲区,以人性温度弥补算法局限,在科技驱动的行业变革中把握新机遇,共同推动保险业迈向更智能、更高效的未来。

孟茜云
标签: /
上一篇2025-09-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