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上半年业绩增长跑赢大市 明确将进一步“大抓营收”

  财经8月29日讯 “一个故事讲一年不难,但是持续讲、而且要讲好不容易。”8月28日,中信银行行长芦苇在该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中信银行一如既往地实现了“稳健、均衡、可持续”发展,整体延续了向上向好的态势,再次印证该行多年来体系能力建设是行之有效的,战略正确。

  日前,中信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64.78亿元,同比增长2.78%;营业收入1,057.62亿元,同比下降2.99%。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98584.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42%,资产规模持续增长。

  芦苇指出,中信银行已摒弃规模情结,确定“结构为王”思路,更专注于效益和质量并重的增长。下半年,该行将进一步强化“大抓营收”导向,从资产、息差、非息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有信心实现全年业绩跑赢大市。

  “稳健、均衡、可持续”发展特色更趋清晰

  业绩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信银行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延续向上向好发展态势。

  芦苇提到,中信银行上半年净利润保持正增长,且二季度同比增速比一季度还提高2.45个百分点,持续跑赢大市。该行自上市以来,是极少数每年都实现利润正增长的股份行之一。

  “透过指标看结果,我们‘稳健、均衡、可持续’的发展特点更加清晰,发展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显著增强。”谈及利润保持增长原因,芦苇指出,上半年,中信银行营收端积极开源,持续稳息差、拓中收,二季度营收降幅也比一季度呈现边际改善态势。在成本端,该行将控成本列为重要经营主题,全力挖潜、降本增效,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都实现了有效压降,有力支撑了利润增长。

  就业绩具体来看,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71.34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49 亿元,增长0.98%;不良贷款率1.1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07.53%,比上年末下降1.90 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上升0.42个百分点。

  资负规模持续增长。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98584.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42%。贷款及垫款总额58019.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客户存款总额61069.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69%。

  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力度。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绿色信贷、制造业中长期、民营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普惠小微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分别为7014.15亿元、3485.37亿元、14292.20亿元、6798.36亿元和6306.10亿元,增幅分别为16.79%、15.94%、6.08%、5.57%和5.13%。

  坚持“稳息差”经营主题

  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正经历深刻调整周期,息差收窄成为整体银行业面临重大难题。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1.42%,环比微降1个基点,二季度环比降幅明显缩窄。

  业绩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净息差为1.63%,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跑赢大市。芦苇对此表示,五年前,中信银行在同业中最早提出“稳息差”,坚持“量价平衡”的经营理念,倾力打造领先的交易结算银行。过去三年,存款成本率、净息差的变动持续跑赢大市,息差从劣势变为相对优势,绝对水平处于同业前列。2025年以来,面对行业性的息差下行压力,该行继续坚定贯彻“量价平衡”的管理要求,在资负两端稳总量、调结构,多措并举,有效巩固了息差的优势和水平。

  关于后续息差走势,芦苇判断,“反内卷”政策和“息差中性”货币政策,将推动银行业净息差逐步趋稳。

  “我行将按照年初确定的‘结构为王’思路,全力优化资负结构,加快结算能力建设,坚持‘稳息差’经营主题,保持同业对标优势。”展望下半年,芦苇指出,中信银行将进一步抓好负债精细化管理,夯实息差稳定器。第一,全力推动活期存款有效增长。对公做好综合经营,结算、融资、机构、外汇、托管共同发力,以提升活期存款规模;零售针对主结算客户进行攻坚,做大支付交易规模。第二,组织“结算三率”提升专项行动。围绕“受托支付承接率、结算资金承接率、贷款关联结算率”,拓展从借贷、支付清算、采购、托管等各途径带来的资金流转,提升资金承接和沉淀。第三,不惜苦力拓展有效客户。以考核为抓手,持续提高对真客户、真交易的导向要求,推动有效户稳定增长。同时,积极搭建批量获客平台,进一步依托大、小天元和供应链金融等产品、场景,推动平台获客、场景获客、公私融合获客。

  服务企业出海成效显著

  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和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的背景之下,中国企业近年来积极出海拓展合作“朋友圈”。在对公业务方面,中信银行一直以跨境金融见长。

  从服务企业出海的成效来看。数据显示,上半年,中信银行通过持续加强NRA、FT、EF账户体系建设,三类账户开户客户数突破8500户,较年初增长805户;人民币境外贷款余额突破700亿元,较年初增幅同业第一,增量同业第三;全口径本外币境外贷款余额折人民币突破1192亿元,增幅同业第一,增量同业第二;紧跟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3.0新政,帮助企业提高跨境资金调配效率,上半年新增签约了16家大型跨国企业集团;通过服务企业“走出去”,带动该行代客结售汇、非融资性保函、出口信贷等业务发展,相关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10.9%、93.7%、56.1%,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

  谈及如何更好地助力中资企业出海,中信银行副行长谷凌云在回答财经记者提问中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信银行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推进“领先的外汇服务银行”战略。具体来看,一是升级中信银行跨境业务的经营管理体系,推进“一三六行动”。具体来讲,就是以总行成立跨境金融中心作为一个总的抓手,以客户的全球需求为牵引,建立国际业务条线推动、各板块协同驱动、全行上下联动的“三环”管理机制。同时,重点聚焦六项战略任务,分别是指:“打造可靠的国际清结算网络、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深耕自贸区、做强在港机构和境外机构、提升跨境资产托管能力,和巩固跨境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

  二是全面整合境内分行、自贸区分行、香港分行、信银国际、以及海外机构(伦敦、纽约、洛杉矶、新加坡的网点资源,通过系统的连结和机制的优化,实现对客户服务环环相扣、相互衔接,形成覆盖全球的“一体化”“一站式”服务网络。

  三是大力践行国家开放战略,夯实“走出去”基本盘。上半年,中信银行将天津、深圳分行自由贸易账户(FT资格申请作为重点工作,截至8月13日两家分行已相继取得人民银行验收并实现业务落地。至此,在人民银行开通FT业务的上海、广州(含珠海、海南、深圳、天津五个地区,该行成为首家全部获得FT账户资格的股份制银行。

申杨
标签: /
上一篇2025-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