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了不起》纪录片发布 见证中国脑胶质瘤治疗从“延长生命”到“品质生存”的跨越

  财经7月14日讯 2025“世界胶质母细胞瘤关注日”前夕,由北京华康公益基金会主办、再鼎医药支持的“每一秒都值得守护——2025世界胶质母细胞瘤关注日医患分享会”在京举行。

  今年分享会以“5年,我们了不起”为主题,同期发布了《2025中国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纪实影集》与患者纪录片,以12位患者的真实生存历程,展现了肿瘤电场治疗五年护航,助力患者迈向长生存的新里程,见证中国脑胶质瘤治疗从“延长生命”到“品质生存”的跨越。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本次活动的举办是对‘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我们深知‘五年’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不仅是时间刻度,更是生命希望的重要里程碑。”北京华康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黄锦赞表示,此次活动的发起,也是希望通过真实记录患者积极抗癌的生命故事,传递“疾病治疗”之外的人文温度。当看到患者在影像中展现出的坚韧与乐观,更加坚定以公益之力守护生命尊严的使命。

  资料显示,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颅内肿瘤,脑胶质瘤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年发病率为5-8/10万人,恶性程度分为1-4级。其中,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4级脑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GBM占全部颅内原发恶性肿瘤的45.2%,其侵袭性生长特性导致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术后复发率近乎100%。而血脑屏障的生理阻隔更使传统化疗药物难以有效抵达肿瘤部位,致使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这一数据在近二十年里几乎未获显著突破,GBM也因此被称为“颅内癌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马文斌教授指出,现有治疗手段在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这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仍存在一定局限,并且当患者病情复发时,临床可用的治疗选择相对有限。因此,亟待创新方案与现有手段形成“组合拳”,共同为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选择,改善预后。

  据介绍,随着2020年国内首款进口肿瘤电场治疗获批上市,胶质母细胞瘤治疗迎来近十五年来的突破。这种基于中频电场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创新疗法,通过物理原理杀伤肿瘤细胞,突破了传统化疗药物对血脑屏障的穿透局限,且几乎无骨髓抑制、脱发等系统性副作用。随着新标准治疗方案“手术 放化疗 肿瘤电场治疗”的出现,实现了“疗效提升”与“生活质量保障”的突破。

  “在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史上,五年生存率曾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作为从事神经肿瘤临床工作几十年的医生,我在过去五年见证了肿瘤电场治疗所带来的一次次‘生存突破’。”马文斌教授表示,GBM过去中位总生存期仅一年半,但现在临床上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患者跨越“五年生存期”门槛。他们中有人重返职场、有人迎来新生命,这些五年来积累的真实案例和临床数据,表明了创新治疗方案能给患者带来的长期获益,让临床和患者对“长生存”治疗目标充满信心。

  当天,《5周年献礼-长生存患者影像集》及《我们了不起》纪录片发布。影集由南方都市报N视频摄影记者钟锐钧历时四年,跨越10余座城市,跟拍记录了12组患者家庭实现心愿、勇敢生活的珍贵瞬间,累积影像照片超1000张。纪录片中呈现的4位患者代表,术后最长生存者已迎来新生第2060天。

  “当翻看影集和观看纪录片时,我深刻感受到医学创新赋予生命的无限张力。”马文斌教授表示,这些视觉化呈现让更多患者看见希望:即使面对胶质母细胞瘤,也能重拾生活主动权。这种精神力量往往比临床治疗更能支撑患者长期抗癌。

  再鼎医药高级副总裁,政府事务、市场准入及商业渠道管理部负责人潘璐表示,作为一家全球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再鼎医药陪伴脑胶质瘤患者走过五年历程。五年来,在专家与公益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肿瘤电场治疗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重建对生活的信心。“随着更多的患者实现‘五年’长生存这一重要里程碑,再鼎更加坚定了‘聚焦未被满足治疗需求’的责任与初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上一篇2025-07-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