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需以制度创新打破要素流动壁垒,以市场化手段激活土地价值,以法治思维保障农民权益。在守住耕地保护、生态安全、农民利益底线的前提下,持续深化改革,让土地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生产生活资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有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但也要看到,目前农村土地制度仍存在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制约乡村全面振兴的推进。一是土地碎片化与低效利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仅为1.36亩,远低于全球平均的4.8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分散经营导致规模化程度低,机械化、科技化应用受限,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显著提升,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城乡二元土地制度问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宅基地、经营性用地,难以通过市场化流转实现价值。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宅基地面积约为32903万亩,仅有约11.74%的宅基地进行了使用权流转,大量低效利用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未能转化为乡村发展要素。三是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不足。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界限尚不清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长期稳定经营预期不足。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相对滞后,农民缺乏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四是生态保护与开发不够均衡。部分地区过度追求土地产出,导致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用地被侵占。数据显示,我国中低产田占比超过三分之二,退化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

  土地制度改革有助于破解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激活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这既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缩小城乡差距、释放乡村发展潜力的关键路径。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方式,将分散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不仅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对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需求,还能够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例如,通过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获得大片连片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土地流转还可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条完整、附加值高的农村产业体系。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让农民从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同时,农民还可以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分享农业发展红利。这不仅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还能够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借助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通过土地整治,如将闲置土地进行复垦和整理,可以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可以提高土地生态服务功能。这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还能够提升乡村生态价值,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旅游。

  以“三权分置”为核心,围绕产权明晰、流转顺畅、保护严格、利用高效的目标,重点推进五大领域改革。

  在产权方面,深化“三权分置”改革。稳定农户承包权,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土地经营权依法出租、入股,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进一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在流转方面,完善市场化配置机制。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价。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土地流转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鉴证全流程监管,降低交易成本。

  在整治方面,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部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截至2023年底,全国1304个试点累计完成综合整治规模378万亩、实现新增耕地47万亩、减少建设用地12万亩,成果显著。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投入标准,统筹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将建设重点放在田内。

  在保护方面,坚守耕地红线与生态底线。严格落实“田长制”,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终身追责。落实好生态补偿机制,对退耕还林还草、耕地休耕等实行补偿。

  在收益分配方面,保障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按一定比例用于乡村振兴,比如建设村民公寓、完善基础设施等。

  紧紧围绕改革目标,明确实施路径,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第一,完善制度保障。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明确土地产权边界、流转程序和收益分配规则。建立改革风险防控机制,对宅基地入市、耕地保护等关键领域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确保底线不被突破。

  第二,健全要素市场。打造省域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县县有中心、乡乡有站点,提升土地流转透明度与效率。发展土地评估、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培育专业化土地托管机构,降低小规模农户参与改革门槛。

  第三,科技赋能精准管理。推广“智慧土管”系统,运用卫星遥感、区块链技术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建设数字农田、智慧农场,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节水节肥。

  第四,强化专业人才支撑。实施“乡村土地管家”培育计划,每年开展基层土地管理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提升政策执行能力。吸引规划、生态、金融等领域人才下乡,参与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产品开发等。

  第五,区域分类精准施策。在粮食主产区,重点推进耕地保护与规模化经营,探索“耕地保护 粮食产业链”模式。在城郊融合类区域,优先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改革,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康养产业。在生态功能区,聚焦土地生态修复与价值转化,建立“生态补偿 碳汇交易 旅游开发”机制。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上一篇2025-07-08

相关推荐

  • 灰度迷你比特币信托自推出以来净流入超10亿美元

    灰度宣布旗下迷你比特币信托(BTC)2024 年净流入超过 10 亿美元。截至 12 月 17 日,该 ETF 资管规模超过 40 亿美元。 7 月份,灰度从其较旧的 BTC 和 ETH 基金中分拆出

    2025-07-08 18:03:27
    2025
  • 被动投资“大时代”来临!

    有公募人士认为,ETF大发展因素较为复杂,核心原因是曾经追捧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的基民,大家的投资体验都不太好,进而也对主动权益的超额创造能力产生了一些质疑,因此

    2025-07-08 18:03:27
    2005
  • 宝莱特:前10个月已回购297.06万股股份 耗资2000万元

    针对产品研发和新业务布局,宝莱特还表示,2023 年,公司推出了S系列输注液 泵、电子尿量计量仪、遥测监护系统等全新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紧密推进G系列监护仪、CRRT、AED

    2025-07-08 18:03:27
    2005
  • 2025年春风行动已举办4.1万场招聘活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今天(3月13日)发布数据,截至3月5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1万场,发布岗位31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包机2.9万辆(列、架)次,输送劳

    2025-07-08 18:03:27
    2004
  • 去年以工代赈吸纳就业总数同比增长31%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各地围绕农村小微型基础设施实施2726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36万名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众务工。各地围绕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建设、

    2025-07-08 18:03:27
    2004
  • 证监会: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大关

    证监会19日发布的公告称,今年9月,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

    2025-07-08 18:03:27
    2004
  • 落实增储任务、加强精益管理 中央储备粮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增加小麦、玉米等品种收储规模,跨地区平衡、跨周期调节能力和应急保供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储粮精益化管理,中央战略储备粮综合储存损耗率持续控制在1%以内。

    2025-07-08 18:03:27
    2003
  • 今年前10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3800万吨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霍尔果斯口岸今年前10月进出口货运量达3801.1万吨,同比增加10%。 从商品种类来看,进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

    2025-07-08 18:03:27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