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江乘风而动向绿而行

  近期,广东省阳江市风电产业捷报频传:国际风电城加速崛起、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挂牌、风电产业联盟成立……阳江市正围绕“全链条、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风能产业布局。

  烟波浩渺的阳江海面上,一台台风机排列成行,巨大的桨叶缓缓转动,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正输入千家万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金三角”中心地带的阳江,拥有1.23万平方公里海域、丰富海风资源和便捷港航条件,政策支持不断加码,正助推阳江成为风电发展高地。

  布局全产业链

  近年来,阳江大力开发海上风电,迅速从“无”到“有”实现跨越。据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统计,截至今年5月,阳江已累计投资约1126亿元,建成投产14个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601.66万千瓦,稳居广东省首位,排名全国第二;在建和开展前期工作共7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锐国说:“如今,阳江海上风电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今年前5个月,阳江海上风电上网电量突破31.76亿千瓦时,产值约19.56亿元,可观的消纳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添能增效。

  与此同时,阳江坚持产业链延链补链,打造全链条风电产业生态。目前阳江已建成省内乃至全国最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例如,引进了明阳智能、金风科技等全球领先整机厂商,以及中车电机、东方海缆等3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总投资近400亿元,涵盖从整机集成到齿轮箱、轴承、电气等关键环节。这些制造基地与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营维护等环节紧密配合,“立足阳江、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正加速成型,产业集群效应持续释放。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阳江聚焦海上风电核心技术攻关。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投资约3亿元,目前已建成科研大楼并引入9支创新团队、6个科研平台,6位中外院士担纲学术委员会,重点突破深远海关键技术。这一省级研发平台与高校院所紧密合作,助力破解海上风电“卡脖子”难题,加快科研成果向实用化转化。

  与此同时,广东(阳江绿能示范产业园正式挂牌,这也是广东省首个获批开展高比例绿电直供的示范园区。该园区将海上风电绿色电力直供入园,为制造企业提供清洁电力支撑,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构建“风电资源 制造业 零碳示范”新模式。

  按照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当地力争2025年风电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2035年建成世界领先的国际风电城,年产值超2000亿元。阳江市委书记卢一先表示,阳江坚定不移向“新”而动、逐“绿”而行,形成了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国际“绿能之都”建设步履坚实,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和产业转型提供了生动样本。

  攻关核心技术

  尽管近年来发展成果显著,阳江风电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进入深远海开发阶段后,环境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显著提升。不久前召开的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2025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指出,深远海开发对风电装备材料、结构和长期运维提出更高要求,高质量发展不能仅靠规模扩张,更需在材料防腐耐蚀、结构抗风抗震和智能运维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构建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的保障体系。阳江市风能协会会长,广东华电福新阳江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纪云松坦言,人才和技术都是制约瓶颈,必须持续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目前,经过规模化应用和国产化替代,海上风电单位造价从早期每千瓦2万元降到如今的1万至1.3万元,但成本控制依然考验市场化进程。

  核心技术铸就海上风电标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技术人才等优势,广东电网已建成全国领先的大容量风电领域实验基地,拥有多种自主核心产品技术,在海上平台智能运检等领域全国领先。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松楠介绍,广东电网正在阳江三山岛建设世界首个远海风电海陆一体直流输电工程,拥有8项“世界首创”技术,为海上风电跨省跨区全量消纳创造了有利条件。“希望各方联手打造海上风电万亿级产业集群,共同擦亮阳江这张世界级的风电城名片。”杨松楠说。

  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区主任梁万良指出,今年海上风电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对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他建议阳江抓住这一政策窗口期,从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发力,实现新突破。

  同时,海上风电与碳减排、能源变革相互融合,将成为引领能源变革的新引擎。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说:“阳江拥有超6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基础和全产业链优势,预计2030年总开发量达4000万千瓦,正朝向国际绿能之都迈进。为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阳江规划的零碳产业示范园,将成为碳约束时代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资源。政策红利叠加天然禀赋和产业配套优势,使得阳江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未来可通过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市场化水平、发展氢能储能等方式,构建‘风光储氢’协同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巩固全国风电高地的比较优势。”

  深化国际合作

  早在2022年,全国首个“海上风电 海洋牧场 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项目在阳江阳西开建。该项目是国内目前已建成的离岸距离最远、水深最深的海上风电项目,不仅通过深远海布局缓解近海资源压力,还以多种海洋业态模式融合实现了海域立体开发,为全球深远海能源开发提供了“中国方案”。自2023年12月全容量并网以来,明阳青洲四项目已累计发电超16亿千瓦时。

  “经过八年发展,阳江已崛起为国内规模最大、链条最全的海上风电开发基地与风电设备制造基地,成为全球海上风电的推动者、引领者。”秦海岩说,“未来阳江也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风电创新策源地、世界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全球化的海上风电母港,为世界风电产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提供重要支撑。‘阳江模式’可复制推广,为其他沿海城市提供宝贵经验。”

  “中国是全球唯一完整布局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的国家,业内已形成‘全球风电看中国,海上风电看阳江’的共识,阳江的产业链完备,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梁万良建议,阳江要发挥独特地缘优势,加快构建海上风电母港和人才培训基地,不仅输出设备,更要向海外国家输出技术和能力建设,深化国际合作。他表示,当前海上风电已迈入“深水区”,遇到诸多未知挑战,要充分借助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技术突破等方面持续攻坚,以新成果赋能全球风电产业。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施‘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抓手,阳江全力打造千亿级风光储氢等绿能产业集群,是‘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生动实践。”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表示,海上风电已进入市场化竞速期,应聚焦深远海漂浮基础及柔直输电技术研发,推动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加强跨部门协同,优化营商环境,调动市场投资主体积极性;鼓励多种海洋业态融合发展,提升海洋经济价值;深化国际合作,协同推进海上风电新质生产力发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上一篇2025-07-08

相关推荐

  • 灰度迷你比特币信托自推出以来净流入超10亿美元

    灰度宣布旗下迷你比特币信托(BTC)2024 年净流入超过 10 亿美元。截至 12 月 17 日,该 ETF 资管规模超过 40 亿美元。 7 月份,灰度从其较旧的 BTC 和 ETH 基金中分拆出

    2025-07-08 16:04:03
    2025
  • 被动投资“大时代”来临!

    有公募人士认为,ETF大发展因素较为复杂,核心原因是曾经追捧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的基民,大家的投资体验都不太好,进而也对主动权益的超额创造能力产生了一些质疑,因此

    2025-07-08 16:04:03
    2005
  • 宝莱特:前10个月已回购297.06万股股份 耗资2000万元

    针对产品研发和新业务布局,宝莱特还表示,2023 年,公司推出了S系列输注液 泵、电子尿量计量仪、遥测监护系统等全新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紧密推进G系列监护仪、CRRT、AED

    2025-07-08 16:04:03
    2005
  • 2025年春风行动已举办4.1万场招聘活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今天(3月13日)发布数据,截至3月5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1万场,发布岗位31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包机2.9万辆(列、架)次,输送劳

    2025-07-08 16:04:03
    2004
  • 去年以工代赈吸纳就业总数同比增长31%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各地围绕农村小微型基础设施实施2726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36万名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众务工。各地围绕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建设、

    2025-07-08 16:04:03
    2004
  • 证监会: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大关

    证监会19日发布的公告称,今年9月,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

    2025-07-08 16:04:03
    2004
  • 落实增储任务、加强精益管理 中央储备粮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增加小麦、玉米等品种收储规模,跨地区平衡、跨周期调节能力和应急保供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储粮精益化管理,中央战略储备粮综合储存损耗率持续控制在1%以内。

    2025-07-08 16:04:03
    2003
  • 今年前10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3800万吨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霍尔果斯口岸今年前10月进出口货运量达3801.1万吨,同比增加10%。 从商品种类来看,进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

    2025-07-08 16:04:03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