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vs沃尔玛 美国零售业价格战蔓延

  国内“外卖大战”正酣,国外电商巨头也开打价格战。本周,电商巨头亚马逊与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展开正面较量,双方年度最大规模线上促销活动将同步启动。除了电商平台,价格战还延伸至实体零售,因为在各种压力下,优惠的价格对消费者而言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而保住利润成了零售巨头们的首要目标。

  正面较量

  为争夺消费者市场,今年亚马逊将Prime Day大促提前至7月8日开启,结束时间延至7月11日。美国银行预测,今年为期四天的Prime Day预计将产生230亿美元的商品交易总额,这包括亚马逊自身和其平台上第三方卖家的总收入。

  亚马逊于2015年7月推出Prime Day活动,为其Prime付费会员提供电子产品和返校商品的独家优惠。其他零售商纷纷效仿,7月4日公共假期后的零售流量已开始超过11月传统的“黑五”活动。

  亚马逊之后,沃尔玛随即宣布7月8日启动“Walmart Deals”(沃尔玛特卖,并将活动周期延展至7月13日,较去年增加两天。沃尔玛副总裁披露,此举首次实现4600家美国实体店同步参与促销。

  “这两家零售巨头正在激烈争夺美国消费者的忠诚度,”Emarketer分析师Sky Canaves表示,“亚马逊今年将促销日期定得比较早,其他零售商也正在效仿,甚至试图更早地开始促销活动。”

  据Emarketer数据,亚马逊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最大的电商运营商,占据超过40%的在线销售份额。但该公司正面临来自沃尔玛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作为美国最大的实体零售商,沃尔玛在在线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巨资。沃尔玛的电商销售额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公司美国电商部门去年销售额达到790亿美元。

  美国银行分析师Justin Post表示:“尽管沃尔玛、Target和Best Buy等其他零售商在Prime Day期间的竞争有所加剧,但我们相信这一活动仍将是销售额积极的推动因素。”

  美联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电商销售额达3002亿美元,同比增长6.1%,增速为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且与2024年第四季度几乎持平。这一数据反映出在政策变动和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消费者支出趋于谨慎。

  低价商品更受欢迎

  亚马逊早已感受到了来自对手的压力。2025年第一季度,亚马逊北美市场(美国、加拿大净销售额为928.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7.6%,营业利润为58.41亿美元,同比增长17%。剔除汇率影响,北美零售增速从10%下降至8%,北美地区的营运利润增速也从上季度的44%下滑至18%,为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差水平,经营利润率仅为6.3%,低于市场预期。亚马逊CEO安迪·贾西虽然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强调未看到零售需求减弱,但数据显示北美和欧洲等国际地区的消费确实出现下滑。

  另一方面,沃尔玛的电商业务当季首次实现盈利,其在美国的电商销售额增长21%,达到1122亿美元,市场渗透率飙升至43%,已成为仅次于亚马逊的第二大电商平台,并在食品杂货、日用品和低价商品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沃尔玛首席财务官雷尼表示,平台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呈现一定波动性:2月份销售业绩未达预期,3月份有所改善,4月份表现出色,远超预期,5月份截至目前的销售形势与4月份强劲态势相近。这一时间节点变化表明,关税波动让定位“天天低价”的沃尔玛再度成为美国消费者的首选。

  美国消费者的经济压力似乎比预想中更为沉重。一项调研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表示财务状况“一般”或“不佳”,甚至有五分之一的人难以支付房租或抵押贷款。这意味着,流向零售店的可支配收入正在急剧萎缩。

  美国知名折扣零售商Dollar General的首席执行官此前也表示:“消费降级趋势显著,许多顾客反映,他们的钱仅够购买生活必需品,有些人甚至不得不放弃一些必需的开支。”压力之下,该公司刚刚关闭了96家门店。

  面对各种压力,优惠的价格对消费者而言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德勤在其2025年零售预测报告中警示,这种转变正引发一场“忠诚度危机”——消费者将价格置于一切之上,而零售商必须适应这一趋势。

  这也使得电商平台自然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避风港。行业人士指出,持续的通货膨胀,正驱使人们更热衷于在线上搜寻折扣商品。

  Digital Commerce 360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美国电商渗透率已攀升至22.7%的历史高位。2025年第一季度,尽管面临关税和经济不确定性导致整体零售额增长乏力、商品价格上涨,使得电商5.6%的同比增速成为两年多来最慢季度,但它仍是整体零售额增速的约1.5倍。

  不少零售商都在将重心转移到线上,时尚服饰品牌Torrid就是一个缩影。该公司宣布将在2025年关闭多达180家业绩不佳的门店,相当于其门店总数的近30%。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远超年初计划的40至50家,相比2024年仅关闭26家门店的规模,关店力度更是“显著升级”。

  生存与进化

  种种压力下,“盈利”已成为零售巨头们共同的核心目标。战略性退出表现不佳的市场,同时加强盈利区域,已成为零售巨头们生存与进化的法则。沃尔玛便是典型:一边宣布关闭全美11家以上门店,一边又新开23家门店。

  沃尔玛明确表示:“这是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增强客流旺盛的门店。”其核心逻辑十分明确:与其勉强保留所有门店,不如集中火力深耕高潜力区域。

  科尔士百货(Kohl's同样行动坚决。截至今年4月,它已关闭了27家门店。公司强调这些决定“经过审慎评估”,旨在“兑现提升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承诺”。这与几年前其“绝不关店、还要扩张”的豪言壮语形成鲜明对比。

  关店背后是持续的经营压力——销售额已连续下滑12个财季。然而,5月底科尔士百货却透露:尽管净销售额仍在下降,但毛利率已开始回升。这似乎印证了“关店止血、聚焦盈利”策略的初步成效。

  Coresight Research首席执行官总结表示:“通货膨胀,叠加消费者日益依赖线上比价的行为,对实体零售商构成了双重打击。我们持续观察到消费者选择‘阻力最小路径’的趋势。他们不仅追求最低价格,而且对经常缺货、混乱无序、服务糟糕的实体店忍耐度极低。”

  一位零售专家道破关键:“这种看似矛盾的一边关、一边开,本质在于门店质量远胜于数量。行业巨头们已形成共识:在2025年,少数优质门店的产出,将碾压众多平庸门店的总和。”她进一步补充表示:“实体零售依然不可或缺,但它必须与时俱进,满足当今消费者的需求。2025年后,零售商需要退后一步,重新评估并彻底革新实体店环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上一篇2025-07-08

相关推荐

  • 灰度迷你比特币信托自推出以来净流入超10亿美元

    灰度宣布旗下迷你比特币信托(BTC)2024 年净流入超过 10 亿美元。截至 12 月 17 日,该 ETF 资管规模超过 40 亿美元。 7 月份,灰度从其较旧的 BTC 和 ETH 基金中分拆出

    2025-07-08 12:04:12
    2025
  • 被动投资“大时代”来临!

    有公募人士认为,ETF大发展因素较为复杂,核心原因是曾经追捧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的基民,大家的投资体验都不太好,进而也对主动权益的超额创造能力产生了一些质疑,因此

    2025-07-08 12:04:12
    2005
  • 宝莱特:前10个月已回购297.06万股股份 耗资2000万元

    针对产品研发和新业务布局,宝莱特还表示,2023 年,公司推出了S系列输注液 泵、电子尿量计量仪、遥测监护系统等全新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紧密推进G系列监护仪、CRRT、AED

    2025-07-08 12:04:12
    2005
  • 2025年春风行动已举办4.1万场招聘活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今天(3月13日)发布数据,截至3月5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1万场,发布岗位31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包机2.9万辆(列、架)次,输送劳

    2025-07-08 12:04:12
    2004
  • 去年以工代赈吸纳就业总数同比增长31%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各地围绕农村小微型基础设施实施2726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36万名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众务工。各地围绕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建设、

    2025-07-08 12:04:12
    2004
  • 证监会: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大关

    证监会19日发布的公告称,今年9月,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

    2025-07-08 12:04:12
    2004
  • 落实增储任务、加强精益管理 中央储备粮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增加小麦、玉米等品种收储规模,跨地区平衡、跨周期调节能力和应急保供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储粮精益化管理,中央战略储备粮综合储存损耗率持续控制在1%以内。

    2025-07-08 12:04:12
    2003
  • 今年前10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3800万吨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霍尔果斯口岸今年前10月进出口货运量达3801.1万吨,同比增加10%。 从商品种类来看,进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

    2025-07-08 12:04:12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