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之困——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问题探析(上)

  编者按 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从2024年12月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要求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十分突出。聚焦这一热点话题,经济日报调研组深入采访,从“内卷”之困、“内卷”之因、“内卷”之治进行探析,今日起陆续刊发。

  “内卷”,当下普遍理解为因恶性竞争导致没有发展的增长,形象地说,就是“越努力”越低效。

  一个时期以来,从光伏、动力电池等新兴行业,到钢铁、水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再到电商平台上的一家网店、线下的一家商超……众多行业和企业为争夺有限市场,陷入竞相降价恶性循环的“内卷”之中,“逐低”而非“竞高”。“内卷式”竞争成为诸多行业的现实困境,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企业之困:

  恶性价格战如旋涡,谁都难免卷入其中

  3天时间,没有人给出任何解释,等来的只是草草一纸中标公示。2024年12月22日夜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罕见下场质问业内企业。

  事情的起因是,相关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中标价格明显低于成本的可能。早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曾公布11月光伏组件最低成本(含必要最低费用为0.69元/瓦,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

  成本与报价之间的界线,在现实中泾渭分明,但在法律确认上有难度。

  ——不断出现的超低价中标、企业大范围亏损、行业协会有心无力,暴露出行业面临的复杂窘境。

  2024年前10个月,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价格分别下滑超过35%、45%、25%;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业中已有39家出现净利润亏损。

  价格战犹如一个巨大旋涡,一旦转动,不论企业情愿与否,都会被不由自主卷入其中。好比在剧院观看演出,原本大家都坐着观看,但是前排有人为了看得更清楚站了起来,导致后排的人也不得不起身,最终所有人都站着观看。观影效果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

  ——“内卷式”价格竞争让企业失去的不只是眼前的利润和市场,更是长远的品牌和形象。

  当企业无利可图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广东优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平在家庭清洁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黄平质疑,电商直播间里那些3公斤售价不到15元的洗衣液,清洁能力是否过关?从配方、包材、生产到运输……摊开成本一项项计算,他确信这些洗衣液的质量达不到行业标准。“在我们这个领域,行业标准是建议标准而非强制标准。”黄平告诉记者,“企业标准只需简单备案即可生效,直播间一些洗衣液的超低价大多是通过提高含水量实现的。”

  一些企业把以次充好当作“降本方式”。“在低于成本价中标情况下,有的企业降低用料质量和标准,零配件的可靠性很难达到要求。”一位头部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产品质量与品牌声誉密切关联。回顾20多年前,竞逐东南亚市场的中国摩托车企业为了站稳脚跟,上演了“自相残杀”式降价。偷工减料、忽视售后服务,导致产品口碑极速下滑,市场占有率断崖式下跌,摩托车沦落到论斤来卖。如此惨痛的品牌“出海”教训,至今令人扼腕叹息。

  在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发出疑问:“行业普遍‘失血’,毛利率极低,几乎没有利润。这种情况下,我们拿什么去创新?”

  企业发展壮大,从来不是单纯靠外部环境,更离不开创新等内因。研发需要大量投入,当盈利都困难时,又何谈创新?

  产业链之困:

  “大企业卷小企业”,全链条生态受损

  不少企业打得起价格战,并非生产效率、工艺技术达到可以降价的水平,而是通过挤压产业链上下游利润空间实现的。

  ——“内卷式”价格竞争不仅在头部企业之间进行。大企业或头部平台把压力更多转嫁给产业链上的弱势方,乃至整个产业链。

  步入2025年,持续两年之久的汽车业价格战依旧没有熄火的迹象,大批供应商将继续面临头部车企的价格施压。

  2024年11月,一则有车企要求供应商所供产品降价10%的消息引发热议。从行业惯例看,与供应商年度议价并不罕见,但是10%的“极限压价”击穿了多数供应商的价格底线。根据《2024全球汽车供应链核心企业竞争力白皮书》,中国百强零部件企业2023年净利润率为7.2%。以此估算,若再降价10%,大部分供应商将不可避免跌入亏损泥潭。

  “流量太贵了。”做了多年电商直播后,黄平以每年200多万元的亏损得出结论。“买广告、找达人做直播,费用起码占销售额的30%以上,找头部主播扣点更高,甚至能到70%以上。”

  流量,是平台企业的重要筹码,对厂商定价颇具影响。在一些平台上,厂商获取流量通常靠重金购买,或者靠设置超低价。这让流量、利润、质量成为多数中小厂商难以同时实现的“不可能三角”。再加上不规范的“仅退款”、过度补贴等,又进一步搅乱行业生态。

  黄平算了一下,2024年一年下来,企业营业额增长了30%,利润却不升反降。即便如此,他依然选择留在电商牌桌上,否则结果只能是“永远出局”。

  ——一些链主企业在采购合同中嵌入账期延长条款,甚至将供应链金融当作赚取额外收益的工具,向中小供应商转嫁风险。

  北京爱山河国际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工程和展览展示的中小企业。公司总经理赵利坦言,现在不少项目都需要先垫资,施工在前,回款在后,对企业现金流考验比较大。“公司最长的账期在3年多,还有1000多万元的款项没有回流。”而这,也是目前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

  延后支付账款、用非现金结算等手段,在车企价格战中已成常态。有业内人士根据2024年16家中国上市车企财报估算,当前我国车企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天数平均为182天,接近国际车企账期的2倍。

  账期还在变长。相比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车企账期普遍长了1个月。部分上游供应商在投入资金生产、交付货物后,得等6个月才可能拿到货款。

  “正常市场运转中,不同行业的账期在半年以内比较合理。”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看来,拉长账期,不应该成为链主企业打价格战的“底牌”。

  “内卷式”竞争还衍生出一些怪象,如借用资质竞标、盲投等。据赵利介绍,招投标要想入围,除了卷低价,还得卷资质。市场上渐渐出现这样一类公司:各种资质齐全,负责法务和合同的人员多,但是没有研发和生产人员,没有实际经营业务。这类公司专门挂靠其他企业,靠租借资质谋生。他们往往低价盲投,中标后再将工程分包,后期难免会出现偷工减料、增项索赔等情况。

  行业“套路”摇身一变,成了竞标门槛。这不但令甲方企业头疼,也对实际经营业务的创业公司、中小企业造成明显挤压。“大企业卷小企业,一级一级传导下来,最终承压的还是中小企业。”赵利说。

  创新之困:

  产品同质化,提质升级后劲不足

  价格战往往与产品同质化相伴而生。但凡出现爆款商品,同行会立刻跟进复刻,价格更低,销量可能更好。

  ——同质化是表象,折射出创新能力有限的真问题。产品越低端,同质化越明显。

  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制造业企业提到,当前低价“内卷”的大多数是中低端产品。卷得越严重,获利越微薄,提质升级后劲越不足。

  “常规产品降价多,比如盘条加工,现在基本上是赔本买卖,但是不做还不行。”山东聚力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焊材行业龙头企业,董事长孟波告诉记者,靠着销售高端特种产品,以及出口海外市场,企业才能补上常规产品的亏损。他们为此定下策略:向普通商品要规模,向特种商品要利润。

  ——抄袭,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创新意愿。当创新的价值被破坏,“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被放大,创新者就容易陷入被动局面。长此以往,难免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应对抄袭,北京一家科技服务企业不得不采取“两代并行”办法,也就是在发布第一代产品时,提前启动第二代产品研发,预留技术储备空间。“等他们抄得七七八八了,我们的第二代产品顺势推出,第一代产品才敢于用更高质量去拼更低价格。”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对记者说,“这样才能保障我们活下来。”

  尽管这些年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企业仍感到不尽如人意。上述科技服务企业曾打过知识产权官司,可是立案要将近1年,判决后上诉又花去6个月,执行判决又1年。前前后后两三年过去了,企业很难耗得起。

  适度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标配”,但是“内卷式”竞争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无法对资源配置进行正向调节引导。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商家不惜牺牲产品质量,损害消费者利益;一些抄袭者铤而走险,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创新后劲。还有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容器。如果任由“内卷”长期持续,势必影响扩大消费、提振内需。

  “内卷式”竞争没有赢家,不整治不行!

  (本报记者 魏永刚 暴媛媛 郭存举 原洋

张紫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pport1012@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标签: /
上一篇2025-03-31
下一篇 2025-03-31

相关推荐

  • 灰度迷你比特币信托自推出以来净流入超10亿美元

    灰度宣布旗下迷你比特币信托(BTC)2024 年净流入超过 10 亿美元。截至 12 月 17 日,该 ETF 资管规模超过 40 亿美元。 7 月份,灰度从其较旧的 BTC 和 ETH 基金中分拆出

    2025-03-31 08:03:27
    2022
  • 去年以工代赈吸纳就业总数同比增长31%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各地围绕农村小微型基础设施实施2726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36万名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众务工。各地围绕交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建设、

    2025-03-31 08:03:27
    2002
  • 2025年春风行动已举办4.1万场招聘活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今天(3月13日)发布数据,截至3月5日,全国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4.1万场,发布岗位3100万个;发出务工人员专车、专列、包机2.9万辆(列、架)次,输送劳

    2025-03-31 08:03:27
    2001
  • 落实增储任务、加强精益管理 中央储备粮安全保障能力增强

    增加小麦、玉米等品种收储规模,跨地区平衡、跨周期调节能力和应急保供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储粮精益化管理,中央战略储备粮综合储存损耗率持续控制在1%以内。

    2025-03-31 08:03:27
    2001
  • 被动投资“大时代”来临!

    有公募人士认为,ETF大发展因素较为复杂,核心原因是曾经追捧主动权益明星基金经理的基民,大家的投资体验都不太好,进而也对主动权益的超额创造能力产生了一些质疑,因此

    2025-03-31 08:03:27
    2001
  • 证监会: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大关

    证监会19日发布的公告称,今年9月,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

    2025-03-31 08:03:27
    2001
  • 宝莱特:前10个月已回购297.06万股股份 耗资2000万元

    针对产品研发和新业务布局,宝莱特还表示,2023 年,公司推出了S系列输注液 泵、电子尿量计量仪、遥测监护系统等全新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紧密推进G系列监护仪、CRRT、AED

    2025-03-31 08:03:27
    2001
  • 今年前10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3800万吨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据霍尔果斯海关统计,霍尔果斯口岸今年前10月进出口货运量达3801.1万吨,同比增加10%。 从商品种类来看,进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

    2025-03-31 08:03:27
    2001